【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李建宗]裕固族民间故事母题初探
  作者:李建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6 | 点击数:16021
 

  (三)暴力复仇母题

  如果说英雄降魔强调的是过程的话,英雄复仇更为注重的是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自然灾害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饱受磨难的人们对其嫉恶如仇,百般痛恨。因此人类想象中的英雄的复仇,释放了人们内心的一种仇恨,达到一种心理的快感。裕固族人生活在祁连山区,常年过着游牧生活,在严寒的冬天,一旦大雪封草原,便有大量的牲畜冻死,人们深受其害,于是便有了牧民们的集体想象——雪妖的故事。《莫拉》中的英雄莫拉杀死雪妖,为草原上的裕固族人进行了复仇,消除了自然灾害,受到裕固族人的爱戴和崇敬。[8]

  长期以来在中国民间形成了一套伦理体系,正义和邪恶的二元对立成了一种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一个正义和邪恶相互交织的世界中生活的人们,正义战胜邪恶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反映在民间故事之中。在中国传统民间伦理中,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妻子被别人占有,在民间故事中也存在一个抢夺英雄妻子的母题。《杨安(玛)续录的传说》中杨安续录的妻子白公主被仇人阿卡桥东霸占多年,最后杨安续录杀死阿卡桥东,夫妻终于团圆,实现了复仇。[9]《盖赛尔的故事》中三姑娘寻夫过程中遇到魔鬼,偶然找到丈夫格萨尔以后,在妻子的协助下格萨尔杀死了魔鬼。[10]《火种》讲述了一个做丈夫的无名英雄复仇的故事,三头妖吸了妻子的血,最后复仇的丈夫射杀了三头妖。[11]

  (四)救美完婚母题

  英雄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尚的,在民间故事中的美女经常是英雄的陪衬和点缀,美女的出现使英雄身上显示出更多的“亮色”。“才子佳人”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模式,事实上它是民间故事中救美完婚母题的延续。在裕固族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这样一个情节,英雄/王子救美,其后男女双方完婚。《苏克尔和齐纪》中姑娘奇纪去遥远的地方看赛马会,结果遭人抢劫,被压在石头下面,体魄健壮,英俊潇洒的猎人苏克尔营救了美丽善良的姑娘齐纪之后,结发为夫妻。[12]《玛哈木王子狩猎记》讲述了一个叫卓玛的姑娘被草原上专靠偷盗过日子的豺狼扎实骗进山洞里,准备谋财害命,恰好玛哈王子跟踪受伤的老虎到洞口,吩咐随从把卓玛救出,最后,玛哈王子和卓玛结成百年之好。[13]

  民间流传的英雄故事存在着一个程式,从当初才貌兼备的女子受难,引出英雄救美,最后双方完婚。这种婚姻形式既反映了对人类童年时期外婚制的一种历史记忆,又表现了对自由婚配的一种内心向往。

  二、幻化故事:超凡民族想象力的映现

  幻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巫术行为,当原始人类无法解释自然现象时,出现了巫术这种沟通自然和人类的仪式活动。巫术试图解释和解决当时人类还无法企及的问题,注定只能是一种人类的幻象。巫术这种仪式活动神奇变幻的性质尽管不可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却可以提供解释现象的答案,这使巫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存在和传承具有了一种可能性。于是巫术成了人类社会的一种传统,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科学生于经验,巫术成于传统。”[14]

  (一)动物幻化母题

  在“泛灵信仰”和“泛生信仰”深入人心的年代,人们面对频繁出没于自己周围的动物,觉得神秘叵测,产生种种想象,于是离奇善变的“童话式”动物故事便产生了。裕固族民间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动物故事,在这些故事当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幻变情节,其包括动物之间的幻变,动物与人的之间的幻变,动物相助等次级母题。

  1.动物的幻变。基于对动物的集体经验,裕固族人用“相似律”、“矛盾律”和“接触律”来联系动物的幻变。在《猴媳妇的故事》中有猴媳妇送给丈夫的坐骑猫变老虎这一情节,[15]不言而喻,因为猫和老虎在体型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运用了“相似律”。而且在同一“文本”中还有猴媳妇的丈夫和父亲之间进行“斗法”的情节,丈夫变麻雀飞走,父亲变成了鹞子去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发现麻雀的天敌是鹞子,符合“矛盾律”。《阿克萨哈勒》中的八条腿乃热勒合马变成黄牛,[16]很显然马和牛是裕固族人经常在一起放养的家畜,和“接触律”相联系。

  2.动物的相助。在人类信仰历程中普遍存在原始图腾崇拜,他们把一些动物看作自己种族的来源,便有了人们信仰的神兽、神鸟和神虫等。这些动物图腾是人类想象中的保护神,每逢灾难降临时,是人们对其寄予很高的期望。在民间故事中存在的动物相助母题,正是这种图腾崇拜的反映。

  在裕固族民间故事中,存在一个关键时刻出现动物救助的情节单元。《萨尔木拉》中一对狠心的老年夫妇把自己的孩子从山崖上扔下去,结果老山鹰却把他喂养成人,为当地人做了许多好事。[17]《古吉玛》中美丽贤惠的姑娘古吉玛被婆婆虐待得奄奄一息时,叫百灵鸟给自己的丈夫贡达报信,丈夫回来后惩罚了婆婆。[18]《自食其果的妖魔》讲述了在树上的亚鹅吉和马尔建被三头妖把树快要啃倒时,狼给老树拉尿,狐狸给树拉屎,使树干变粗,两姊妹最终得救。[19]《阿克萨哈勒》中蟒古斯·考格西要吃爬上的赞旦树的小儿子时,喜鹊、乌鸦、狐狸、秃鹫先后骗走了蟒古斯砍树的工具。[20]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建宗]口头文本的意义:民族想象、族群记忆与民俗“书写”
下一条: ·[李建宗]多民族文学史观中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文本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周巍]古代传说向都市传说的演进路径·[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