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刘亚虎]中国“姓”“种”“精”“魂”话语体系与族源神话
  作者:刘亚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11-09 | 点击数:12610
 

二、“姓”、“种”说视野下与动植物相关的祖先的诞生

  因为“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奥吉布瓦人的阿刚昆部落,约翰·朗格以后,又有其他人陆续来此地考察。据朱群《图腾探析》一文介绍:

  及至十九世纪初,住在加拿大的法国传教士撒维拉特报道了奥吉布瓦人以本地域的动物来命名自己氏族的事实,并解释说,这是每一个氏族所保存的对其发祥地的一种动物的人记忆,这种动物是被他们看做最漂亮、最友好、可供他们经常猎取的对象,也可能是最普遍或是最可怕的对象。

  这里,法国人描述了某种动物之所以成为图腾或自己氏族名称的一些原因,即“最漂亮”“最友好”“可供经常猎取”,也可能“最普遍”“最可怕”,至此图腾原型的形象已逐渐清晰。作者继续写道:

  此后,一个原是奥吉布瓦人酋长的传教士琼斯写出了关于图腾的第一份报告,报告中说:伟大的神将图腾赐予了他的氏族,因此,他的氏族的每一成员将永远牢记彼此间的亲戚关系。以上这几个人最先发现了图腾的存在,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出了对图腾的解释。

  这里,一位前奥吉布瓦人酋长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图腾之所以神圣,并不仅仅在于动物本身,而是跟神的赐予有重要的关系。是哪一种神?如何赐予?引发人们想象。

  在中国古籍里,相关情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阐述。首先从“姓”意蕴的内涵与外延开始。中国古籍对“姓”的名词阐释,见于许慎《说文解字》。其书卷十二“女部”载: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

  此处,将“姓”与“人所生”联系起来,同时揭示出一个现象,即在古人眼里,有一类人是因“感”某物而“生”的;但是,这里所“感”对象没有带上动植物。而稍后王符(85~163)《潜夫论》列举了更多的例子,涉及一些自然现象与生物,并使用了“神明感生”一词。其书《五德志》载:

  自古在昔,天地开辟。三皇迭制,各树号谥,以纪其世。天命五代,正朔三复。神明感生,爰兴有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姜嫄履大人迹,生姬弃……太姒梦长人感己,生文王……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大电绕枢照野,感符宝,生黄帝轩辕……握登见大虹,意感生重华虞舜……娀简吞燕卵生子契。

  综合可以进一步阐释,某族群以某天物某生物为“姓”,或被称为与此物相联的某“种”,与此族群始祖出生前其母以某种形式接触此物相关,途径是“神明感生”。

三、中华传统文化对“感生”的深层阐释

  然而,在中国古人眼里,“神圣母”由上述种种形式感应,所感为何物而使其能怀能生,还得作一番追溯。首先从古籍关于宇宙形成的叙述中领会,相关叙述最著名的是《老子》四十二章中的一段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一段话,因后两句涉及“阴”、“阳”、“气”,故主干部分一般的解释是:道孕育混沌未分之气,混沌之气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运动形成天地,阴阳二气相合生出第三者和气,和气产生万物。于是,由神秘的道出发,经过一系列演化链,产生了万物。

  然而,道为何物,含何质,具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还是回到《老子》里。其书二十一章写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这里,“道之为物”有了比较清晰的描述。它似有若无,恍恍惚惚,但其中却有形象,有实物。尤其是,它虽然深远幽昧,其中却有“精”,这“精”是真实可信的。自今及古,其名不去,用它可以观察到万物的起始。唐代孔颖达疏《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时,把“精”或“精气”与“灵”结合起来,称“精灵之气”,并把“精灵之气”与阴阳运动联系在一起描述万物萌生的具体过程:

  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

  这样,“精”或“精气”的“灵”的质性得到体现,这种质性与阴阳运动结合起来,“氤氲积聚而为万物”。

  由此,在古人眼里,人之甫生亦与天上“精气”及地气相关,此说起于《管子》,其书《内业》篇曰: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而圣者之为圣,根亦在禀天之“精微之气”,王充《论衡·奇怪》篇载:

  说圣者,以为禀天精微之气,故其为有殊绝之知。

  另,其书《纪妖》篇又载:

  魂者,精气也。

  依此,某些时候“精气”或“精”似乎还可以置换为“魂”。

  综合起来,上古圣王生母所感,当为“大人迹”、“神龙”、“燕卵”等所带的“精微之气”,或“精灵之气”,或“精气”,或“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
下一条: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
·[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祝鹏程]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鞠熙]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傅灵犀]“身”为“老百姓”:失地老年女性的城乡叙事与群体认同
·[张晨]记忆“过往”与记忆“未来”:圩场的两种发展面向·[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
·[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刘程]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巫术意象
·[高梦芬]主体在民: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另一种模式·[谌红雨]布依族服饰图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浅析
·刚刚申遗成功的“送王船”,是一种怎样的民俗?·[黄涛]从百姓口头采集俚言,用民俗生活阐释语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的编纂思路与学术理念
·[王烜]土味·抗疫·标语:一种 “反精英”的群众路线与“反污名化”的文艺表达·[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