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话学田野调查的方案设计
田野调查不仅是一项基础科研活动,也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过程。一般而言,田野调查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准备阶段、初始阶段、现场调查阶段、撰写研究报告阶段以及补充调查阶段或后期追踪调查等若干环节和步骤。对其特定的环节与结构通过设计调查方案加以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定位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要点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前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和必要的信息准备,针对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信息搜集、梳理与选择。不同的研究目的或研究问题都会导致调研方法的相应调整,在此只对田野调查方案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做些示例性探讨。
田野调查问题与对象的确定取决于研究项目或课题自身的需求,在调查时间与地点的选择方面,要保持与研究本身的一致性,其中调查地点的确定与调查路线拟定又以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为前提,而调查对象的选择则需要尽可能具体地查阅被调查对象的所有信息材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传承经历、教育背景、家庭关系、个人作品、性格爱好以及具体联系方式,能与之衔接的介绍人、翻译者等,特别是对该调研对象以往的神话讲述情况与所讲述的作品的数量、质量与文化影响力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有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跟踪调查,或者针对相关联神话的多个讲述人并联或串联调查。在此基础上大致确定调查时间的长短与调研路线,同时还要在方案中据此设计调研人员或调查小组的构成,经费计划的预算、地方支持的渠道、具体调查方法的使用,包括调查问卷、资料准备、工具准备等。
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要点可以使用“调查提纲”方式来呈现。调查提纲作为调查方案的总纲领和调研内容的主体导向,对田野调查具体工作的实施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设计要尽可能做到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如调研小组选择某个民族的当代神话传承为选题,在拟定设计调研提纲时,就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调研组查阅已有的文献或资料,把握本调研选项的意义与必要性,避免重复调研。2.对目前该类神话调研价值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分析,确定调研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描述。3.根据课题经费与调研时间合理选择调研的民族、地点以及具体采访对象,并对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挖掘,建立好格式统一的神话讲述人个人档案,包括如何筛选以往已有的个人信息和本次调研需要增补的新信息等,以保证实际调研时的效果。4.与神话调研中有关联的其他信息的分析,如当地经济与文化状况,与被调研神话讲述人有关的其他艺人的比较等等。5.具体调研方法的选择,如采用问卷的方法,则要尽可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考虑不同被调研者的年龄、性别、类型、受教育情况、对问卷的理解是否存在障碍等问题,力求问卷覆盖面的完整性和统计结果的符合概率实证性。6.调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特别是对民族政策、特定民族风俗习惯等要有充分的了解,为了做好调研必须做好与被调研者的前期沟通,保证调研者与被调研者双方能够良好互动。同时,还要考虑采取什么方法作为与被采访人沟通情感的切入点、资料让渡书的合理签订以及资料公开双方知情权的告知等。7.各环节责任人的调研分工、调研报告的完成时间,以确保良好的调研效果。
一些研究者在首次接触田野调查工作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困难,往往会因为头绪过多而抓不住重点,有时甚至难以捕获到预期信息。这样就更需要研究者有目的地预先了解相关的田野调查方法,在内容丰富而环节复杂的田野调查过程中,通过做好前期的工作预测和日程安排,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通过适应艰苦的调查环境,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通过选择采访目标以及与被参访人交流,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对考察资料的全面分析,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等等。同时,还要适当了解掌握人类学、民族学、传播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知识,尽可能多地充实自己的背景知识,提高田野调查中的灵活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捕捉有效信息。
(二)精心论证调查方案的基本结构
鉴于不同神话类型田野调查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调查方案的基本结构只能是一个带有指导性的原则。其基本结构可以大致梳理如下。
田野调查方案设定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些环节在实际调研中会有所调整或反复,有些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加以增加或取舍。如拟定调研提纲时包含了调查对象的筛选、调查点选择、调查主题设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提纲拟定等,而实地调查与调查提纲撰写环节中则可以对原来拟定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甚至方法措施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当然,上述结构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加细致的环节。如“调研主题的设定”一项,至少可以再分为查阅以往相关调研资料、分析调研主题的文化价值、了解被调研者文化身份、确定调研中结论生成的要点以及调研组成员的观察分工等若干子环节。在确定田野调查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方面,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方案结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设计和实践好这一系列环节,才能最大程度地把调查的点与面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和考察空间。以尹虎彬研究员的《河北民间后土地祇崇拜》为例,可以作为在合理设定调研主题的基础上准确分解调研对象的示范,该项目通过对对河北易县、涞水民间后土崇拜与口头叙事传统的个案研究,选择了当地的后土神庙、音乐会、佛事会及其仪式等为调研对象,并将这几类对象具体化,如将后土信仰的地方传统的调研划分为村落、庙宇和庙会,洪崖山后土皇帝庙,历史事件与村落叙事三个更为具体的个案。在此基础上针对庙祭传统的调研则划分出四个环节,即:1.后山朝顶的历史记忆。2.女神带来的庙会经济。3.被香火烧烤的洪崖山景区。4.现代消费文化对庙会的消弭等若干单元。在这种层次性设计的前提下,对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察点进行细化,如针对与后土崇拜的民族音乐学的乐社志,则在实地调查中细化出更为细致的调研节点,如乐社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功能、民间仪式音乐的传统曲库、乐师的习艺经历和代际传承的歌相应的调研对象等。以此为线索对调研对象做出深入思考与分析,由此发现了后土在季节性重复出现的神灵祭祀仪式中处于中心地位,并得出后土崇拜是一种含有音乐仪式和神话成分的民间信仰活动的结论,进而阐释了整个河北地区民间后土祭祀发生、发展与传承的规则。这一方法对其他类型的神话调研也是很好的借鉴。
特定神话调查结构的分解与合理安排会为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具体调研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原有的设计,特别是发现新问题时,应立即联系原来设计的调研计划中,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与完善。在田野调查结果的处理上,也应注意做好成果的最大化延伸,如通过调研报告解决调研中对整个过程的理论思考,而调研中形成的大量的素材性录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分门别类地做好数字化处理,并按国家数字化规范,尽量做好相关信息的无损耗著录,进而形成相关民间文化类型的数字化平台或数据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客观信息支持。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