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王辉]2008:春节中的第二故乡
  作者:王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3-11 | 点击数:24232
 

  (一)思想动员。

  每一年春节前夕,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要出台有关做好春运工作的文件,2008年也不例外,从1月上旬起这样的文件都出台了,内容同往年也一模一样,无外乎是强调安全有序地将旅客送回家乡。但到了1月下旬,政府又下发了新的红头文件,例如1月27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疏导维稳工作的紧急通知》,其中提出要“全力劝导返乡路线受阻的外来务工人员留粤过节”。我们可以注意到,其它地方政府也都出台相类似的文件政策。2008年4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报告春节雪灾情况时,也提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要举措就是“动员民工留在当地过年”。

  那么,2008年,究竟有多少农民工留在第二故乡过年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获得农民工的总人数。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初提供的数据,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其中跨省流动有1.5亿。在东部地区的农民工1亿人左右,占总量的44%;中部地区7146万人,占总量的31%;西部5815万人,占总量的25%[15]。

  接下来,我们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来具体了解一下各个地方留守过年的人数,例如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在那份文件表示要使65%以上的外省农民工留下来过春节,后来一篇报道显示,至2008年1月30日,有1200万外来农民工留了下来。在浙江的宁波,官方的一份也显示约有40%以上的外来农民工了留了下来。如下:

  2008年宁波市各县(市)区留甬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人数(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办公室《工作简报》,2008年第三期。

  根据以上数字,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2008年春节,1.5亿外出农民工中间,50%左右都留在了第二故乡,其人数达7千万。如果考虑到跨省流动的一些经商企业主、毕业大学生、企业中高管理者,同时再将流动区域从跨省下降至跨地市,那么,这一年最起码有1亿左右的流动人口,在第二故乡度过了春节。

  从这一年之后,农民工的春节过年问题开始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例如,2009年春节,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成立才一年半的政府机构——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办公室就出台文件,要求做好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的有关工作,此后的2010年、2011年的春节,这个部门都出台了题为《关于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之类的文件政策。

  从时间上来看,政府动员劝告农民工留下过年,在2008年是基于稳定和安全的政治压力,在2009年也大概是如此。到了2010年则是基于利益因素了,因为当中国走出金融危机之后,长三角和珠三角再次发生了民工荒,因此,如果农民工留下过年,就意味着他们第二年还将继续在当地务工。

  所以,到了2011年春节,政府几乎完全抛弃了“回家过年”的思想观念,开始大张旗鼓地倡导“留下过年”。例如,在浙江的一个县级市余姚,2011年1月20日,《余姚日报》第2版刊登了一篇题为《外来务工人员幸福余姚过大年创新业倡议书》,文中通过8位新余姚人之口向外来人口发出倡议:“让我们改变过年要返乡的观念,邀请远方的亲人来余姚走一走,看一看,既享天伦之乐,又享旅游之欢,更可避免”一票难求“的烦恼”。

  据2011年1月28日《浙江日报》报道,在同余姚相邻的一个县级市——浙江上虞市,全市20万外来工有三分之一留下了过年,其中有的人已连续6年没有回家,而是把将自己家人接过来一起在异乡过春节;另外,一些企业为没有回家的农民工提供了诸多服务,例如中晚餐免费,宿舍基本每人一间,房间里空调、电话、卫生间一应俱全,有的宿舍还装了网线[16]。

  据我的了解,近两三年来,每于春节之际,这样的报道,在各类官方媒体上可谓铺天盖地。这些宣传报道,当然不是基于国家观——爱国主义的理由,更不是地域主义,而是家乡观念。我们知道,古代的家乡观念仅仅属于第一故乡,而当代的家乡观念既是第一故乡的也是第二故乡的,这是一种在流动人口和开放社会里正在演变了的“集体意识”。而政府从2008年起及时转变思想,开始迎合、把握和主导这种新的“集体意识”,正如涂尔干所说:“凡是在统治权力树立起权威的地方,它的首要职能就是为信仰、传统和集体行为赢得尊重……因此,它成了集体意识的象征,在每个人眼里,它都是集体意识活生生的表现 [1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爱思想网 2012-01-09 19:11: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在怀旧与创新间纠结:京城庙会,沦为“鸡肋”?
下一条: ·[吕绍宗]春节中的节庆“笑文化”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