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王辉]2008:春节中的第二故乡
  作者:王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3-11 | 点击数:24255
 

  但这种解释只是表面的策略,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一场大雪,则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改变,或者说,早已开始改变的一些思想观念由此而正式定型,在前面,我们已经对此作出了全面的论证,最后,我们可以就此得出几个结论:

  其一,春节——这个传承几千年的中国第一大民俗节日,已在当代发生了一些嬗变,例如,在第二故乡过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新时尚。

  其二,中国人的家乡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所谓的家乡,已从第一故乡扩展至第二故乡,这已渐渐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共识。

  其三,家乡观念,正开始挣脱地域主义观念的绑架,以其独立的价值,受到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方政府的推祟,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与国家观念相融合,形塑了新的集体意识,促进了新的社会认同。

  本文系“2011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 提交论文

  作者简介:王辉,男,1978年生,安徽省安庆市人,1994年离开家乡, 2002年进入浙江省余姚市小路下村工作,并开始致力于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

  邮箱:wanghu178@sohu.com

  参考文献:

  1、[法]涂尔干(Emile Durkheim):《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2、[美]顾德曼((Bryna Goodman)):《家乡、城市与国家——1853至1957年上海的地域网络与认同》,宋钻友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美]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刘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4、[美]韩起澜(Emily Honig):《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卢明华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5、王辉:《小传统:新老余姚人的文化冲突、文化融合及文化发展》,“宁波市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提交论文,2010年10月。

  注释:

  [1]《孟子·万章下》。

  [2]何柄棣:《中国会馆史》之第一章《籍贯观念的形成》,台湾学生书局,1967年。

  [3]中国新闻社《世界华商发展报告》课题组:《2008年世界华商报告》,2009年2月2日。

  [4][澳大利亚]颜清湟:《出国华工与晚清官员》,粟明鲜 贺跃夫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

  [5][美]苏黛瑞:《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王春光 单丽卿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58页。

  [6]新华网:《历年春运数字》,http://www.yn.xinhuanet.com/topic/2010-01/25/content_18857678.htm  2010年1月25日。

  [7]这是2008年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委主任张平受国务院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雪灾抗灾及重建工作时公布的信息,网易: http://news.163.com/08/0422/19/4A5J3BHN000120GU.html ,2008年4月22日。

  [8]林翎等:《广州春运遭遇十年来最严峻考验》,腾讯网: http://news.qq.com/a/20080127/000966.htm ,2008年1月27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文章来源:爱思想网 2012-01-09 19:11: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在怀旧与创新间纠结:京城庙会,沦为“鸡肋”?
下一条: ·[吕绍宗]春节中的节庆“笑文化”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