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比利时艺术家卡尔斯滕·霍勒尔的作品展,
展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感官世界,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
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意大利著名啤酒品牌Peroni的啤酒厂,罗马市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对其改造。
四、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5世纪前,意大利在法律上为全世界开创了保护艺术和环境遗产的文明。由于历史上独特的保护意识,意大利今天仍是其国土上无数不可复制的历史艺术遗产最合格的保护者。文化遗产从结构上讲不适合产生效益,比如经营博物馆、维修文化遗产等,只有在更广泛的领域为保护、使用文化遗产实施巨大投资,才能产生一系列经济效益。专家指出,意大利政府应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有些地方单一的旅游文化除变成社会压力外,还正在迅速破坏一个城市的文化生产力。
在欧洲,利用文化资源产生经济效益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德国,其次是意大利。美国文化遗产数量只有意大利的一半,但是创造的商业回报是意大利的7倍,达到1.6亿欧元,意大利只有2100万欧元;英国文化遗产数量仅为意大利的一半多,但是商业回报是意大利的4倍;法国的文化遗产数量只有意大利的1/3,但是经济回报是意大利的3倍。产生这种差距的部分原因在于,意大利人多年来有一个观念,即不能靠文化遗产过日子。不过,通过利用公众目前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意大利有望缩小这种差距。
最近,意大利在利用文化遗产产生经济效益方面也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情况。2010年,意大利全国博物馆、古迹区参观人数达3200万,毛收入1.04亿欧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34%。创收的观众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占整个观众人数的1/3。这说明,经过几年的经济危机后,外国旅游人数增长,意大利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增加。要让文化遗产产生效益,首先要发展其增长潜力,同时还要把尚未利用的其他经济部门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起来。
米兰科技博物馆在经营理念上做得相当出色。该馆是意大利最大的科技博物馆,拥有意大利工业发展史的重要史料。2009年财政自给率达到80%,观众近38万人,另有304万人在网上浏览博物馆。经过多年的机构改革,该博物馆在2000年形成了私人性质的基金会管理形式,博物馆在服务、宣传、预算方面有很大改观,得到了更多的资金赞助,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构与管理的转变。博物馆成功实现了市民直接参与改革,而国家事业单位向私人基金会的过渡也在逐步向意大利全国普及。10年来,米兰科技博物馆在寻找到可能的合作伙伴后,把公共、私人资本以会员、各主体形式(法人、协会、基金会、机构、公共私人单位)组合起来,这些主体可以为基金会带来各种资本(不仅是动产或不动产,还有知识、服务、专业技术、工作时间等)。这种组织形式的最终目的是有助于公司、大学等单位加盟,让他们以参股人的身份积极、直接地参与博物馆的工作,这样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管理自主权。意大利博物馆基金会结构有别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类似博物馆的结构,还没有设立行政管理及其他管理岗位。
除米兰科技馆的经验外,都灵市也有两例公私合作形式经营博物馆的典型。都灵是意大利第一个实施2002年财政法第35款的城市,该条款允许当地实体组建基金会,在灵活、有效的机构管理模式下,把自己的艺术文化财富委托给基金会经营。在这种新的运营模式下,博物馆的财产成为城市的财产,公共、私人实体在各领导机构内参加博物馆管理。目前加入都灵博物馆基金会的博物馆还有当代艺术画廊、国立古代艺术博物馆,皮埃蒙特大区、圣保罗公司、都灵储蓄银行基金会都是都灵市政府制定实体发展战略的伙伴。事实上,都灵市政府建立基金会经营博物馆固有财产的想法出自都灵现代艺术画廊的积极经验。该画廊通过基金会方式,获得部分自主权,在4年时间里成绩斐然,成为意大利当代艺术界的一个亮点。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都灵埃及博物馆基金会,它是世界第一家全面展示古埃及文化、艺术的博物馆,仅次于开罗古埃及博物馆。2004年,该博物馆基金会与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文化活动部签订了长达30年的协议,博物馆全部财产交给由都灵省、都灵市、圣保罗公司、都灵储蓄银行基金会组成的联合基金会经营。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提供必要的资金,解决博物馆改造需要。2010年,博物馆进行了整个建筑的改造工程,在服务设施、展厅装饰、展品数量及种类方面进行了调整。
目前,意大利正在推进的博物馆管理改造工程虽然缓慢,但循序渐进,财产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文化基础建设都开始有所建树。2010年新落成的3个重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就说明了这一成果。米兰20世纪博物馆、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是3座由世界著名建筑家设计的作品。其中,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意大利著名啤酒品牌Peroni的啤酒厂,而21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前身是一座兵营。这两家博物馆都得到了意大利国家机构的支持。同时建成3座当代艺术博物馆说明当代艺术不仅在意大利,在全世界都进入了重新回归的时代。2010年,罗马与米兰之间的高速铁路开通,快速便捷的铁路交通将推动当代艺术旅游热。这些积极因素会很快扩散到文化相关领域的所有经济部门。
目前,意大利乃至欧盟国家正在掀起一股改造旧工业厂房设施,变其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浪潮。意大利通过文化创意活动来挽救文化遗产,通过实施艺术创作计划重新使用企业厂房,同时企业家经常亲临现场,积极参与转产活动。例如,路易吉·波诺托是一家重要的毛纺厂业主,从1972年开始为高级服装生产面料,出口到世界各国。这位企业家着迷于激浪派艺术潮,他的人生追求自然渗透到了他的企业生产活动中,使他的产品独具特色,成为同行业追求的目标。工业生产活动中的文化成分设计是企业生产的下一站,是要把艺术追求和产品更新融为一体。2006年,波诺托开发了波诺托档案馆,这就是一个企业界人士投资文化产业方面的典型例子。档案馆设计是由企业主本人与子女共同完成的,他们拥有企业厂房和极高价值的当代艺术品收藏。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言,这样的投资发挥了一种文化战略作用。
意大利为更新文化基础设施,建造了意大利特色博物馆,即企业博物馆。这些企业博物馆提供了意大利设计、文化、展示历史的全景图,它汇集了“意大利制造”的主要领域:设计、饮食、时装、机械、技术研发。它们把保护古老的制作、科技和社会艺术转变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有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意大利今后在文化创意领域将会有更加引人注目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特约记者 张建达)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2-02-08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