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杨华:中国传统的春节礼俗
  作者:杨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6 | 点击数:12769
 

  明清时官场拜年流行“望门投帖”或“具柬”,他们拿着类似名片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自己的身份、姓名和吉祥话,到各个府上去投递,有时候不认识的也递一份。大户人家门口都设有门簿,谁来投了帖子,专门有人记录,贵族之间不亲自上门,但是派仆人去送具柬,这叫做“飞帖”,回拜的时候也同样用飞帖来还。

  平民过年的时候要祭祖,家里人要互相拜,从尊长开始拜起,拜完之后出去给邻里、给近亲、给朋友拜年,拜年的次序当然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由老及少,一般是正月初一拜宗亲,正月初二拜姻亲、邻里。

  关于春节的饮食,要吃“椒柏酒”.自汉代就有,据说是用花椒的花与柏树叶子一起清泡,得出的一种绿色香酒。后来演变成为“屠苏酒”,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等中药泡制的一种保健酒。据说开始是放在井里,正月初一拿出来喝,具有温阳益气、祛风散寒的功能。

  屠苏酒喝的时候是从小孩开始,长者最后喝,所以叫做“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老人过一年就少一年了,所以要后喝,小孩过一年多一年,所以先喝。宋人的诗句有“日出高时到老夫”,喝屠苏酒一直喝到太阳老高了才喝到自己,说明自己的子孙很多,人丁兴旺。

  中国古代的岁时还有所谓“三元”,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上元就是元宵节,在这一天要祭门神和户神,要迎紫姑,又叫做厕神、茅神,据说可以保佑桑蚕的丰收。

  上元节的娱乐,就是围绕火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大家都知道元宵节要观灯,“灯”和“丁”是谐音,正月十五是求子的节日,正月十五旺不旺,和家里增不增添人丁有关系,所以要请灯、请丁。

  立春的礼俗

  正月元日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很近,所以立春成了春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历代皇帝都重视农业,在立春的前两天,皇帝要有一个仪式,他要亲自耕一下地,大臣们也跟着他象征性地做一做,表示全国农业生产的开始。这个礼制叫作藉田礼。这一天还要祈谷,即祈求农业丰收。

  立春有一个重要活动,就是鞭打春牛。因为全年的最后一个月是丑月,丑与牛的生肖对应。所以送走冬月、送走寒气,叫作送牛。把牛打跑、赶走,就意味着送走寒气、迎来春天。立春这天,大家穿着青色衣服,插上青色旗子,从东方举行迎气礼仪之后,回到官府前鞭打用泥土做成的牛形雕塑。这个牛的泥塑,有的朝代是在立春前五天才做成的,有的朝代则是冬天做的,甚至整年都立在官府门口,隋唐时官府门口除了土牛以外,还有泥塑的农夫和农具形象。立春这一天,把彩塑的土牛用缠绕丝带的棍子进行鞭打,打破之后,大家把打碎的土块抢回去,这些土块就会保佑五谷丰收、养蚕顺利。这个习俗叫作“鞭打春牛”、“鞭春”或“打春”.男人们打春牛、鞭春,女人们头上戴着春胜(人形的剪纸);小孩和老人就吃春卷、春饼,叫“咬春”。

  辟邪和禁忌事项

  古代礼俗中有很多辟邪和禁忌的内容,都是为了求得一些内心的平安。春节也是如此,有两个内容比较常见。一是红色,它和桃树一样,自上古以来就有驱邪的作用,春节都用红色;一是鞭炮,鞭炮是通过声响来驱邪的,最初是通过竹子,把竹子在火上烤到一定温度时,将竹筒砸在地上就会发出响声。宋元以后,火药的发明自然使得放鞭炮成为春节的重要元素。

  春节期间的禁忌和口彩是大家特别在意的,通过谐音来讨口彩,比如说柏树、柿子与橘树合在一起,称为“百事吉”.广东在春节期间送橘树,这是很好的年俗,因为“橘”与“吉”谐音,而小的橘树与圣诞树又差不多。现在过年还有很多人吃茡荠,“茡荠”和“必齐”谐音。“圆子”和“团圆”谐音,“豆腐”和“兜富”谐音,“韭菜”和“长久”谐音,“豆干”在有的地方话里和“大官”谐音,这些与“福”字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一样。

  关于语言禁忌,有些地方不能说鞋、不能说穗,“穗”和“作祟”的“祟”有谐音。不能讲“放炮”,这都是要失财的。如果说了不吉利的话,要说“童言无忌,大吉大利”,以进行消除,有的地方腊月开始就会在墙上贴一个“童言无忌”的小告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新网-天津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11: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治邦]天津年文化:那些出彩儿的老玩意儿
下一条: ·在怀旧与创新间纠结:京城庙会,沦为“鸡肋”?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何斯琴]日用礼仪类书与礼俗互动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