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杨华:中国传统的春节礼俗
  作者:杨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06 | 点击数:12770
 


  【嘉宾档案】杨华,1967年生。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杨华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中国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古代礼制方面的研究。承担有“出土简帛与中国古代礼制研究”、“中国古代丧祭礼制研究”、“出土简帛所见楚地丧祭礼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科研课题。出版有《先秦礼乐文化》、《新出简帛与礼制研究》、《中国文化史》(合著)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的春节礼俗》,我想谈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春节的由来和它的含义,谈春节时段里面发生的一些事;二是从腊祭到除夕的一些礼俗;三是从元日(正月初一)到上元节(正月十五)的礼俗;四是立春的礼俗;五是春节期间的部分禁忌;最后是我个人对春节文化的一点思考。

  春节的由来和含义

  时间和空间一样,浩瀚无涯,如果不划分成若干段落周期的话,极不方便生产和生活。因此世界上各个民族,大都会把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作为一个周期来对待,这就是一年。中国上古的尧舜时期叫作一“载”,夏代叫作一“岁”,商代叫作一“祀”,周代叫一“年”,周代以后都称作“年”.

  “年”这个字和农业有关系,上面是一个禾,下面是一个千,写作“秊”,实际上甲骨文的写法“禾”字下面是个“人”.甲骨文的“求年”、“受年”和“年祭”,都是指农业收获而言。所以中国的年节习俗,是与农业生产相联系,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而来的。上古时期,以立春为一年的岁首。从汉武帝开始用《太初历》以后,便以农历正月元日(初一)为岁首。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始用《太初历》,把一月作为岁首(商、周、秦各代的岁首之月实际不同,分别为十二月、一月、十月),这个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端日、元正等。正月初一,又叫“三朝”、“三元”,意思是正月初一不仅是一日的开始,又是一月的开始,也是一年的起始,这样称呼具有庄严隆重的意义。历朝在元日和冬至这两个大节日都要放假,唐朝开元年间规定元日放七天假,与今天大致相同,不过这七天假是年前三天和年后三天。宋代岁首也是放七天假。唐朝正月十四至十六,还放假三天。

  辛亥革命后,农历和阳历并行,规定西历(阳历)作为纪年的方法,中国传统的农历称为旧历。一年的岁首也变成西历一月一日,并把这一天叫作元旦,其实,元旦这个词在古代是指阴历的一月一日。

  以除夕为中心把年末度过去,叫做“过年”;以元日和立春节气为核心的迎春活动,叫做“春节”.春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传统意义上把立春、元日合起来叫做春节,是一个持续约一个月的综合节日,它由腊祭至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七、元宵节、立春这样几个部分组成。

  从腊祭到除夕的礼俗

  所谓腊祭是什么?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礼记》里还记载了另一个节日“腊祭”.腊祭是用来祭祀祖先和“五祀”的。五祀是五个家居的小神,包括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以及中霤神等。

  古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所谓“蜡祭”和“腊祭”可能就是一个节日,而事实上从汉代以后,“蜡祭”和“腊祭”就合成为一个节日,就是我们常说的腊八的腊祭。

  汉代时,腊祭的具体日子是冬至之后第三个戌日,因为古代是用干支计日计月的。到南朝时,《荆楚岁时记》里已明确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相当于今天的腊八节。腊八节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据说与佛教有关。释迦牟尼苦修时,身体虚弱,体力困乏,有一个牧羊女从身边经过,施给他奶粥,于是他恢复体力,终于在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佛门弟子都感念这件事,把腊月初八叫做施粥节,我们现在吃腊八粥也是这个意思。宋明以后,腊八粥成为年终赈济穷人的一个年俗,腊八这天寺庙、道观都会向贫穷者施粥,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保障的调节行为。

  隋唐时还找不到关于腊八粥材料的记载,到宋代以后,文献中就经常看到腊八粥的介绍。北宋开封府腊八这天在大寺庙作浴佛会,各家都要摆点心、摆面食、摆粥,后代都是这样。腊八粥由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这些东西组成。清朝皇帝到腊月初五就开始煮粥,煮了以后,要分送给大臣们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新网-天津日报 2012年02月06日 11: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治邦]天津年文化:那些出彩儿的老玩意儿
下一条: ·在怀旧与创新间纠结:京城庙会,沦为“鸡肋”?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邹艳梅]近二十年来礼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刘晨]“墓神”后土的诞生·[李若慧]礼俗生活实践中的“文化遗产”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何斯琴]日用礼仪类书与礼俗互动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邹艳梅]明清之际奉教士人的丧葬礼俗观研究·[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