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龙年春节:各地宗教寺庙速写
  作者:魏德东 玄帝观 田明霞 成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31 | 点击数:14532
 

北京雍和宫拜佛记

□ 魏德东

  点开正月初一的新闻网页,迎面而来的就是7万人北京雍和宫上香记。一位虔诚的阿姨在除夕早上6点就到门口占位,在零下13摄氏度的气温下坚持了24个小时,期待点燃壬辰年雍和宫的“头香”。未想她身边“潜伏”着一位退役的特种兵,尽管排名不是第一,但跑步速度最快,在雍和宫开门后,一阵狂奔,捷足先得,点着了第一炷香。

  通过媒体我们知道,雍和宫的热闹并非孤例。春节期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凡是有寺庙宫观的地方,无不人山人海。寺庙宫观成为春节期间可与火车站PK人气的地方。

  烧香拜佛的人,一年多似一年,缘由何在?大年初四,我与三位亲戚也来到雍和宫拜佛。我们先是在宗喀巴大师的座像前点燃了酥油灯,然后三叩首敬拜,再到功德箱布施。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亲戚们都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内心充满了平和与喜悦。一位说,在跪下的一瞬间,特别有神圣感,感觉很踏实。另两位远自四川而来,拜完后才说是来还愿的,4年前他们曾来宗喀巴大师座像前求孕,现在女儿3岁多了,母亲心里一直心存感恩,她布施的红包里,装了厚厚一摞百元大钞。

  这3位亲戚都是70后,都是共产党员,最低学历是大学本科,其中两位还是处级干部。对于他们的烧香拜佛,应该如何理解呢?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卓有成就,显然不能再将他们的拜佛与文化程度低、年纪大、愚昧无知等同起来。作为共产党人,他们似乎又不像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或战斗的无神论者,在他们身上看不出有与宗教做斗争的气息。他们见到神佛菩萨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排斥,反而心生欢喜。是不是据此可以说他们是佛教徒呢?首先他们自己就不这么认为。他们都不曾皈依佛法,对于佛教的义理和规矩也知之甚少,也没有表现出涅槃成佛或往生极乐世界的欲求,用学术的话说,他们接纳佛教、喜欢佛教、参与佛教活动,但并没有佛教徒的身份认同。

  春节期间上亿的民众走寺庙宫观的时候,像我亲戚这样心态的人,可能占据了最大的比例。他们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宗教徒,但他们对宗教传统保持着高度的尊重,对神佛菩萨拥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对自己的美好未来充满善良的期待。当人们冒着数九严寒,整天整夜站在佛寺门前期待烧头香的时候,内心深处充满的,一定是对新的一年自己与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心想事成的虔诚祈求。人们内心涌动的,一定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求好报的正面精神情愫。人们衷心向往的,一定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安居乐业。应该说,千千万万民众在春节祈福中表达出来的淳朴意愿,构成了整个社会和谐安定的根本基础。

  聊天的时候,雍和宫的胡雪峰住持充满歉意地说,尽管大年初一有7万人来雍和宫上香,但由于流量控制,仍然有1万多人没能进来。胡住持说,所谓头香,并不是某个跑在最前面的人烧的第一炷香,而是新的一年您自己头一次在佛前上香。对每个人来说,初一是头香,十五也是头香,其中最重要的,是伴随新年到来您心中升起的善念,那一瓣心香才是最珍贵的。普天下的善男信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善念升起,心香充满,终将平平安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年1月3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春节民间信仰日历
下一条: ·中青调查:87.5%公众希望保留更多过年传统习俗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赵屾]寺庙楹联“白贲无咎”的审美意蕴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审美建构研究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郭炳亮 李雅宁]北宋山西寺庙碑刻、题记所见“郡主千秋”考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