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照田蚕 千灯节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十二月二十五亲自下界,巡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大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古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像画。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腊月二十九早晨。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腊月三十:接神 踩祟 祭祖 送财神
接神 除夕是指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各地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有的到“子正”之时开始,有的则在“子正”之后。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旧时,接神的仪式一般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家中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祟”,亦叫“踩岁”。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顺序上香跪拜。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送财神的人,那人当然也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等讨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人连声道谢之后,才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01-31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