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代
送礼就送脑白金
进入新世纪,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继续上升,礼品自然也水涨船高,随同升值。一般的烟酒已经不足以出手了。各种保健品、家用电器进入礼品的行列,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的广告,占领了一个时代的广播和电视。以它们为代表的各种保健品,包括保健器械因此成为送礼大潮中重要的一员。此外,一些奢侈品也成为春节礼物的一员,比如化妆品、高级饰品、黄金珠宝、有高档烟酒等。
10年代
数码不够再送卡
10年代,送礼是一个讲究“品位”的年代,那些赤裸裸地表现出“我很贵”的礼品,逐渐不再被人们喜欢,更多价值不菲却又别具一格的产品进入礼品市场,比如数码产品,手机、相机、DV、笔记本电脑等。此外,书画作品、瓷器、玉器等也成为新宠,虽然不必是古董,但也显出了送礼者的用心。出现于00年代的购物卡、代金卡也大放光芒,单位发福利、朋友送礼,不知道送什么好,干脆发卡,自己去买,既方便了收礼者,也不像直接送钱那么庸俗。
●礼物变迁的另一面
大众礼品的变迁,其实是中国数十年来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社会经济在发展,在进步,礼品也随之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从物资匮乏年代的送馒头,到现在送卡,其实也是需求变化的一个体现。以前人们最缺的就是食物,现在呢?衣食住行不再是稀缺的领域,接受者要求不同,送一张卡,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有增加消费的实际功能,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送礼的一种进步。”
当然,在另一方面、另一个领域内,送礼则需要另外一种视角。夏学銮说:“特别是权力周围,送礼很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行贿受贿的渠道,变成了另外一种异化的产物,它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礼尚往来并不相同。在这其中,权力在其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并产生了一个复杂的社交形态,送礼越贵越好,甚至于直接送钱,送有价证券,送信用卡等。此外,这个礼也不讲往来,权力的拥有者是单方面的收礼者,不会回礼。”
●谁推动了礼品市场
送礼成风的时代里,礼品庞大的市场自然吸引商人的目光,这个市场同时也一直在推动着礼品像更贵、更高档、更精致、更时尚的道路上变迁。
夏学銮说:“礼品高档化,其背后的驱动力是市场,比如某些做广告特别厉害的礼品,其实等于在公开宣扬拜金主义。商家卖力地宣传,一心让消费者掏更多的钱,自然要不断推升礼品的价值,演变而成的结果,就是人们觉得送便宜的礼品拿不出手,最终越卖越贵,越贵越买。”
实际上,在礼品市场之外,还有一个隐形的市场,即二手礼品市场。夏学銮介绍说:“这是市场经济下的怪胎,权钱交易的畸形产物,很少有普通人把礼品卖出去,基本上都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收了高档礼品,转身卖到二手市场变现,曾经有人主张礼品回收市场的合法化,但是我认为合法化可能将导致更多的腐败行为,因此,不应该支持。”
●还能够守望相助吗?
中国人向来重“礼”,礼尚往来不仅是社交的基本规则,也是被人称颂的文化传统。但是,如果“礼物”仅仅注重于“物”,那么,礼尚往来也就变了味道。
夏学銮说:“在乡土时代的田园社会中,人们互帮互助,守望相助、邻里相帮,然后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礼尚往来的传统,它的起源其实是互助,是提供对方所需,而不是看谁的礼品更贵。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西方世界里,人在社交中可能注重精神层面更多,即便送礼,像送一本书、一束鲜花等,其象征意义更大,跟中国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类似,不太看重物质层面的礼物。我们看西方的文艺作品、文学作品,几乎没有带一堆礼品去做客的描述。”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带着礼物走亲访友,是中国人过年过节标志性的行为。对此,夏学銮说:“保持守望相助的传统,保持君子之风,才是保持传统礼仪之道,攀比不是传统文化,也不是应该提倡的风气,礼物贵重,并不代表着情意更重。过年送礼,重在礼,轻于物。对于掌握权力的人来说,更应该洁身自律,不能轻易收礼。”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周怀宗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北京晨报 2012年01月21日 08:1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