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民意调查:春节回家需要理由吗?
  作者:记者 苗苗 商旸 左娅   摄影/图:蔡华伟 张芳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0 | 点击数:10646
 

  快递员小林
  团圆不赶春运 能省钱又能赚钱

  本报记者 左娅

  “我把钱都攒着,等天气暖和了,接二老来北京看看,多好!”

  现在正是快递“春运”高峰期,申通快递北京运转中心操作员小林忙得“简直就要飞起来了”。

  小林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各个网点运来的快件按收件人地址分到不同的笼车里。

  “今年春节我不回家了。”小林说,“我一边分件就一边想啊,这和避开高峰期寄快递是一个道理。啥时候回家不是团圆啊?何必非要挤春运呢!”

  为了说服翘首期盼了一年的父母,小林算了笔经济账:来回火车票要四百六七。大过年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得串到,买礼物少说也要千八百。小辈过来拜年,压岁钱得给吧?100块钱现在你都拿不出手。家里五个小辈儿,就是1000多块啊。再加上朋友聚会什么的,里外里算下来,这个月就算白干了。要是不回家呢?一天给100块钱补助,值满七天班还另外奖励100块钱。春节期间快件少,值班不累,食堂伙食也好,每人还给发一箱水果。

  “我把钱都攒着,等天气暖和了,接二老来北京看看,多好!”小林说。

  父母终究是心疼儿子,听小林这么一讲,赶忙说春节甭回家了,把钱省下来多买点好吃的,可别瘦了。

  小林嘴里说着“好,好”,眼眶却已经湿润了:“其实,背井离乡辛苦一年,谁不想回家跟老人过个团圆年啊?可我们做快递的要都回家了,这堆得小山似的包裹谁送啊?多少个家庭要失望呀!”

  小林背过身去,轻轻地说,他的新年愿望就是多干活儿多挣钱,把爸妈接来北京,以后天天都团圆!

 

  【延伸阅读】

  民生观:团圆在岁月中流变

  李智勇

  回老家过年,不仅仅是探亲思乡等具体原因,还有更深层的集体心理在驱动,甚至关乎“生活的意义何在”这一宏大命题

  中国的春运,有人戏称为“人类迁徙史上的奇迹”。31亿人次在路上,交通不堪其重,人亦不堪其累。每年都折腾这么一回,受不上这个罪还不舒服,到底为了什么呢?

  除探望父母、再温乡情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礼记》中记载:赵武新屋落成,大夫张老跑去祝贺说:美轮美奂呀!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赵武赶紧答谢:愿能像您说的那样,“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全须全尾活到老呀!

  致辞和答辞之所以流传,是因为说到了人们的普遍心理上:“聚国族于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换个说法,不就是“居家团圆”、“平安到老”吗?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家不仅是场域,更是价值。甚至可以说,是重要目标,是生活的意义。团圆,不是简单相聚,而是对这目标和意义的再确认和强化。家的价值,兴盛于传统宗法社会,又在新时代里获得了新内涵。

  传统社会,家国同构。“齐家”被视作“平天下”的前奏。家作为公共伦理而存在,甚至带有某种终极价值的色彩。这种价值统照了人们的行为模式,甚至在传统社会瓦解后,生活方式上的巨大惯性犹存。

  当下中国,在不少人的感受中,都市生活往往是冷冰冰的、原子化的。城市中的打拼能带来丰厚回报,可总觉得差那么一点儿幸福的感觉。农耕时代既然日薄西山,那么,择段时间再重温一下那种醇厚和亲密吧!这便是春节团圆的魅力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改变也悄然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幸福可以在举家团聚的餐桌上,也可以在精神自足的书桌前;可以在亲族和睦的热闹中,也可以在四海遨游的适意里。生活意义这道题,答案更加多元和开放了。

  与现代都市生产生活方式相配套的伦理和美学,也在持续酝酿、生成之中。生活况味多元多样,意义体系建构不一,团圆的内涵必然也会在扬弃中吐故纳新——不妨静静期待它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上的涅槃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2年01月20日 13 版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显功]名纸朝来 遥寄书香且拜年
下一条: ·年节生活史变迁:礼尚往来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