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腾研究中着力最重的是李伯玄的《中国古代社会新研》,该书正文283页,有近200页的篇幅都在讨论中国古代图腾及相关社会制度。作者认为“姓即是图腾,图腾团亦即原始宗族,有史时代家族的前身”[43],书中涉及的古代图腾多达数十种,重点讨论了凤图腾和玄鸟图腾。除了偶尔在一堆动物图腾名称中夹杂一个“龙”字外,全书几乎完全没有涉及龙图腾。
1930年王云五出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之后,曾主编了一套“百科小丛书”,其中以图腾为主题的两本小册子——李则纲《始祖的诞生与图腾》(1935年)和岑家梧《图腾艺术史》(1937年),在1930年代的图腾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李则纲依进化思想,将中国古代氏族划分为两类来展开讨论,一类是优存的氏族,一类是没落的氏族。“如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嚳、尧、禹、皋陶、伯益、契、弃等人物的诞生,或由风,或由大人迹,或由神龙首,或由大电,或由流星,或由瑶光,或由黄熊,或由薏苡,或由白虎,或由玄鸟,姑无论伏羲、神农、黄帝等是否果有其人,但这些传说,恰恰显示由图腾的名物转移到开祖英雄个人身上一个过程。我们认为这些传说所称的始祖,换句话说,即所暗示的氏族——如风氏族、龙首氏族、电氏族等等,当为中国古代优存的氏族。”基于这种开祖英雄名字即“氏族图腾名称之转移”的理由,李则纲认为“所谓共工、蚩尤、驩兜、三苗、浑沌、穷奇、梼杌、饕餮、防风氏等古代罪人,或即被翦氏族所奉的图腾”。李则纲所开列的中国古代社会“图腾记号”,多达42项,其中与龙有关的记号有“神龙首”“赤龙”“黄龙”“龙”4项,分别排在表中第3、10、18、38的位置。[44]
将自己的想像,掺杂几个外国人名和几句外国引文,然后当作一种理论资源,用来解释中国上古神话,这是1930-1940年代图腾学者们常用的手法。李则纲在他的另一长文《社与图腾》中说:“氏族社会里,所赖以团结社群的,则为同群之人共同信仰的图腾,这种图腾,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他们相信他们同一图腾即为同一血缘。”[45]按照这种观点,除了人自身,万事万物都是图腾了。
李则纲还提出“社是封建社会初期用来联合各部落的东西,等于古代图腾”的观点,把图腾主义延伸使用到了“封建初期”。他所归纳的社图腾中,有一类是龙图腾:“共工既为一个龙氏族的称号,他的儿子勾龙,自然也是龙氏族的图腾,亦即氏族社会里一个民族的保护神。”[46]
岑家梧的《图腾艺术史》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写成的,因而受到日本学者的影响也就不奇怪了。全书第3-8章依次对世界范围内的图腾文学、装饰、雕刻、图画、跳舞、音乐等图腾制现象进行了介绍,凡有中国事例者,均罗列于后,逐项加以比对、阐释。作者在附录的《中国图腾跳舞之遗制》中认为:“中国史前社会之同样,经过图腾制度的阶段,史籍中所见的痕迹极多。傩,百戏等富有图腾意义的跳舞,至为明显。”[47]最后总结说:“以上粗率地列举百兽率舞,鹤舞,象舞,百戏,角觝,狮子舞,傩舞等的动物模仿跳舞,略可窥见中国图腾跳舞的遗制。此外各地民间习俗中有牛舞,祈年舞等,都与图腾跳舞有关。”[48]
和此前的图腾学者们一样,岑家梧论述得较充分且有说服力的,仍然是商族玄鸟图腾、蛮夷槃瓠图腾、高车狼图腾之类,在作者建构的中国图腾艺术史上,仅在述及“西南夷传”时简单提及哀牢人的龙图腾,龙在岑著中不仅没能占据一个领袖位置,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席位都没有。
陈钟凡在为岑著所作的序言中,补充了一些新的信息:“图腾雕刻之见于殷周骨器铜器上的,有夔龙、夔凤、蝉叶等纹样,最多的莫如兽头,学者多目之为饕餮,其说本于《吕氏春秋》,究竟饕餮为何物,其说未明。”作者的观点是,这些都是动物头像,且有牛头、羊头、马头及虎狼头的分别,“其为图腾动物的描写,显然易见”[49]。
与《图腾艺术史》同时完成的,还有日本评论家佐野袈裟美(1886-1945)的《支那历史读本》(1937年),中译本题为《中国历史教程》[50]。佐野书中引述李刚纲的观点,认为帝俊就是帝嚳、帝舜、高祖夋,夋同狻,狻就是狮子,“即表示出当时是用狮子做图腾”。可是,作者并没有说明“当时”到底是何时。书中也曾提及禹是一条虫,“大概就是蜥蜴之类”[51],没有说禹是龙,或者熊。
较早提出夏有龙氏族、龙图腾的,还有卫聚贤的《中国的氏族社会》,可是,作者论述的第一个图腾也是狮子,接着分别论述了作为图腾的燕、象、龙、陶壶等,得出结论说:“尧为夏陶壶氏族的图腾,禹为夏龙氏族的图腾,舜为殷狮氏族的图腾。图腾为其氏族所崇拜,因崇拜而认为祖先,后氏族扩大成为国家,乃将图腾演变成为祖先的又演变成为其国的帝王,后又因统一的观念,又演变为共同的古帝王。”后来,作者又专门写了《夏人以犀牛为图腾》和《熊为图腾》作为“补遗”。[5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