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14 | 点击数:48406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图腾主义遗迹

  荷兰汉学家高延(J. J. M. de Groot,1854-1921)在《中国宗教制度》(1901年)中,有一小节专讲“图腾主义的缺席”。高延认为,如果我们把长江北部的部落名称列出来,可以找出半打以动物命名的部落,即熊、龙、马、牛、鸟、燕,可是,这些动物名称只是一种识别标志,并没有被任何部落声称为所谓祖先的标志。高延特别提到,熊和龙在现实中非常稀有,只是被一些个人用作自己的名字,后来才被他们的子孙采纳,将之作为姓氏使用,此外并没有显示其他的图腾特征。至于南中国,高延特别注意到了盘瓠崇拜的现象,但他似乎并不认为这是犬图腾的标志,他说:“没有迹象表明,动物曾经作为部落的祖先被崇拜,因此,我们当然可以严重地怀疑,作为一种宗教现象,所谓的图腾主义(Totemism)是否存在于东亚。”[7]

  高延的观点得到了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的附议,他在《图腾主义与族外婚》(1910年)中引述了高延的论述,认为中国人同姓不通婚的习俗与图腾主义没有关系,不能作为中国存在图腾主义的证据[8]。

  与高延和弗雷泽的意见相左,认为古代中国存在图腾主义且较早对此进行系统探讨的,是美国东方学家劳弗尔(Berthold Laufer,1874-1934)。1917年,他在《美国民俗杂志》发表《印度和中国的图腾主义遗存》。文中列了两份表,说明中国姓氏以植物、动物为姓的存在。在动物姓氏表中,作者以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为序,总共列举了56种动物名称,龙被夹在第26位。作者的结论是,这些动植物姓氏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有着同样的图腾起源,需要仔细考察这些姓氏的神话历史。劳弗尔把重点放在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上,认为夜郎国的犬崇拜、云南的傣族南朝朝廷以及蛋民的龙崇拜,大约可以称得上是图腾主义的遗存[9]。

  较早将社会学方法运用于汉学领域的法国人葛兰言(Marcel Granet,1884-1940),在其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的节日与歌谣》(1919年)中谈到“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的故事,其下注道:“这是一个完美而清晰的图腾主义例证。”[10]过了几年,他又将这条思路进一步扩大化,写成《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Danses et légendes de la Chine Ancienne,1926年),此书一经出版,马上被人带回中国,由李璜摘要译述后于1933年初出版。

  李璜的译述夹杂了太多自己的判断和取舍。他说:“我不能不佩服格拉勒(即葛兰言)先生用力之猛,一部七百多页的书,用中国古事作材料,在我们别后一年,便出版了!”[11]这话在推崇慢工出细活的中国人看来,大概也有些明褒实贬的意思。据说李安宅就很看不上葛兰言的著作,他在1939年发表于《美国民俗学刊》的书评中,对葛氏著作评价很低,认为他只是提供了一些用科学术语包装的理论假设,其贡献仅在于激发人们更系统地研究中国历史[12]。但是,这些负面评论并不影响葛兰言此书成为1930年代中国图腾文化界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参考书。

  日本神话学家松本信广(1897-1981)从1921年开始连续发表《中国古代的姓氏与图腾主义》。松本信广从《左传》《国语》《诗经》等上古文献中钩沉了一大批古代姓氏,以及动物官名的传说、感生传说等,逐一论证它们与图腾主义的关系。“要之,从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图腾主义的痕迹,虽然这种痕迹是极其稀薄的,但是,从前述大量事实中,我认为可以断言,中国人曾经有过图腾主义的时代。”[13]文中虽然也提及豢龙氏、御龙氏,但只是作为其众多动物官名中的一种予以提及,并未着重论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毛巧晖]章太炎的民间文学理念
下一条: ·[陈怀宇]赫尔德与周作人——民俗学与民族性
   相关链接
·[闫德亮]早期民族融合与古代神话定型·学术研究是自戴脚镣的体力活
·[施爱东]龙图腾的终结·[王纪潮]图腾的幻象
·[曲风]图腾:古代神话还是现代神话?·[王霄冰]图腾主义的终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