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江西王恒:《现代中国政治》,上海:革新评论社,1929年,第20页。
[62] 金兆梓:《中国史纲》,上海:中华书局,1941年,第1-2页。
[63] 闻黎明、侯菊坤编:《闻一多年谱长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34-637页。
[64] 仲林:《图腾的发明:民族主义视域下的<伏羲考>》,《民俗研究》2006年04期。
[65] 芮逸夫:《中华国族解》,《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论稿》上册,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1972年,第2-3页。
[66] 闻一多:《给藏克家先生》,《闻一多全集》第三册,庚第53-55页。
[67] 闻一多:《伏羲考》,《闻一多全集》第一册,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甲第3-43页。由于下文引述《伏羲考》的文字较多,而且主要引自《伏羲考》第一部分“引论”及第二部分“从人首蛇身像谈到龙与图腾”,即甲第3-34页,凡是在这一页码范围内的引文,不再逐一详注具体页码。
[68] 阎云翔:《试论龙的研究》,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粹》下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第530页。
[69] 陈泳超:《关于“神话复原”的学理分析——以伏羲女娲与“洪水后兄妹配偶再殖人类”神话为例》,《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70] 卫聚贤:《古史研究》第三册,第383-384页。
[71] 闻一多:《龙凤》,《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甲第69页。
[72] 李璜译述:《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第18页。
[73] 戴文葆编:《胡愈之译文集》下,第81-82页。
[74] 闻黎明、侯菊坤编:《闻一多年谱长编》,第667页。
[75] 闻一多:《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甲第241-243页。
[76] 闻一多:《伏羲考》,《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甲第56页。
[77] 闻一多:《龙凤》,《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甲第69页。以下《龙凤》引文均出自同书第69-70页。
[78] 蒋中正:《中国之命运》,东京:华光社出版部,1946年,第55页。
[79] 闻黎明、侯菊坤编:《闻一多年谱长编》,第662页。
[80] 闻一多:《愈战愈强》,《闻一多全集》第三册,戊第59页。
[81] 闻一多:《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闻一多全集》第三册,戊第3、6页。
[82] 闻一多:《从宗教论中西风格》,《闻一多全集》第三册,戊第30页。
[83]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闻一多全集》第三册,戊第77页。
[84] 闻一多:《八年的回忆与感想》,《闻一多全集》第三册,己第18-19页。
[85] 仲林:《图腾的发明:民族主义视域下的<伏羲考>》。
[86] 翦伯赞:《中国史纲》第1卷,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1944年,第140、141页。
[87] 马元材:《秦史纲要》,重庆:大道出版社,1945年,第4页。
[88]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北京:生活书店,1945年,第30页。
[89] 郭沫若:《青铜时代》,重庆:群益出版社,1946年,第25页。
[90] 田秉锷:《龙图腾—中华龙文化的源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9页。
[91] 岑家梧:《转形期的图腾文化》,《食货》半月刊,第5卷6期,1937年3月16日,第1页。
[92] 刘宗迪:《图腾、族群和神话――涂尔干图腾理论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04期。
[93] 岑钟勉:《饕餮即图腾并推论我国青铜器之原起》,《东方杂志》第41卷第5号,1945年3月15日,第53页。
[94] 该表数据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检索”的“精确”匹配结果。先按时间段检索“龙图腾”,然后在结果中进一步分别检索三篇论文。
[95] 苏晓康等:《龙年的悲怆》,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89年,第2页。
[96] 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北京:华艺出版社,2006年,第249页。
[97] 陈立柱:《龙是夏族的图腾吗?》,《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5期。
[98] 阎云翔:《试论龙的研究》,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粹》下编,第527页。
[99] 庞进:《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中华龙的定位》,《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0] 田秉锷:《龙图腾—中华龙文化的源流》,第1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