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龙舟
五
还有,79岁的海宁皮影戏老艺人徐二男。
继青瓷、篆刻、丝织、刻纸、廊桥世遗五花盛开浙江之后,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入选世遗。一时间,媒体和游客蜂拥而至,位于海宁盐官观潮景区的皮影戏馆迎来了从未有过的热闹。人们追溯皮影戏的踪迹,才发现,在每年热热闹闹的海宁元宵硖石灯会上,皮影戏早就是常客。只不过,同为非遗,硖石灯彩的传承保护情况要好得多,而皮影戏却在踟蹰中顶着一个曾经的光环,声色渐淡。
其实,皮影戏在海宁已经唱了800多年。
影影绰绰,如梦似幻。或许因为一个“影”字,于是有了太多纷繁的传说。关于皮影戏的起源,相传始于殷商时代,也有人说出现于唐玄宗时,因为唐玄宗喜爱戏剧和美术,而皮影戏和这两样都沾边。但可以确定的是,皮影戏在北宋和南宋交替时有了地域分界,据《武林旧事》记载,南宋临安的“绘革社”,对皮影道具不重雕刻而重彩绘,这也正是如今海宁皮影影偶的特点之一。
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表尽喜怒哀乐。徐二男年幼时,皮影戏在海宁地区十分盛行,逢年过节、嫁娶宴客、喜庆丰收、添丁祝寿等,都要请皮影戏班来唱上几出好戏。据说,当年徐家班有一大箱的皮影人物—— 1500多个身子和180多个头像,而徐二男肚子里还藏着248出流传千年的皮影戏,词曲都记得清清爽爽。
皮影艺人走村串户,挑着箱子,扛着木架子,在农家的晒谷场上搭起门台、摆上方桌,用架子支起块幕布,上手的皮影艺人躲在幕后,一边操纵皮影,一边用方言说唱,打下手的艺人则在一旁用锣、鼓、板等打击乐器营造出热闹气氛,配合默契。“东家通常不点剧目,全凭我们自己演,所以我们私底下得先打听好,如果是因为刚经历过火灾请戏班压惊,那就演水戏‘讨口彩’,比如《水漫金山》等;如果是小孩过生日,那就演《养子得宝》、《儿孙福》……总之,演吉庆、热闹的戏是没错的。”徐二男说。
目前,海宁市已通过了“皮影戏传统剧目录音录像保护工程”和“皮影艺术保护五年计划”,作为皮影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海盐周边能全套操作皮影的两位老艺人之一,徐二男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却觉得终于等来了皮影戏的春天:“能尽一点力,把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不觉得累。”
六
年,象征着大自然季节更迭周期之始。它是生机勃勃、热热闹闹,是告别过去、面向未来,也是满怀希望和坚持的。其实,“年味儿”并不仅仅指物质的丰盛,它是一条绵延了几千年的长河,不断吸纳着各条民间文化的支流,象征着精神、情感的浓郁与富足。从这个角度来看,农历新年不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瑰宝吗?幸甚,它的传承人,遍布全世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浙江日报 2012年01月13日 11:3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