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1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1年会专区

[黄雯]少数民族新节日的运作模式与当代意义
——基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苦聪人畲葩节的调查分析
  作者:黄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0-20 | 点击数:6599
 

 

 
少数民族新节日的运作模式与当代意义
——基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苦聪人畲葩节的调查分析
黄雯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在适应现代化与多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潮流之下,我国的节日系统中出现了一批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少数民族新节日。本文基于对作为少数民族新节日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苦聪人畲葩节的实地调查,通过对畲葩节运作模式的具体分析,以期能以点代面,对少数民族新节日的普遍运作模式有一个基本了解,并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新节日作为一种新的节日形态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节日;传统;运作模式;当代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菅丰]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困难性
下一条: ·[黄涛 杨雯雯]端午节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复兴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
·[王琨]网络复魅与志怪传统:中式恐怖游戏对“民俗”的再生产·[王静]职业重塑与身份置换:乡村分娩医疗技术与身体权力转向
·[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