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李伟峰]浅析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1918—1937)的田野作业
  作者:李伟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9-22 | 点击数:14963
 

  参考文献:
  [1] 乌丙安。《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序[A].江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5.
  [2] 钟敬文。写在前面[A].苑利。 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2.
  [3] 钟敬文。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体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8(6)。
  [4] 讨论[J].歌谣,第26号。
  [5] [日]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M].王建朗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6] 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 何植三。收集歌谣的困难[J].歌谣,第29号。
  [8] 黄宝实。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歌谣[J].歌谣,第2号。
  [9] 刘达久。歌谣的收集[J].歌谣,第37号。
  [10] 叶镜铭。我也谈谈收集歌谣的经过[J].歌谣, 30号。
  [11] 劭纯熙。我之采集歌谣的兴趣和经过及本刊将来的希望[J].歌谣,第37号。
  [12] [美]洪长泰。到民间去[M].董晓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
  [13]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2.
  [14] 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概略·纪事[J].北京:北京大学编印, 1927.
  [15] 顾颉刚。妙峰山[M].广州:中山大学语言与历史研究所, 1928.
  [16] 发刊词[J].民俗, 1928(3)。
  [17] 民俗学会的经过及其出版物目录一览[J].民俗复刊号, 1938年第1卷。
  [18] 杨成志。民俗学会的经过及其出版物目录一览[J].民俗季刊,第1卷第1期。
  [19] 朱希祖。恢复民俗周刊的发刊词[J].民俗周刊,第111期。
  [20] 清水。福建民俗业谈序[J].民俗周刊,第123期。
  [21] 民俗复刊号———兼评我国民俗学运动[J].民俗复刊号, 1938年第1卷。
  [22] 吕威。民国时期的妙峰山民俗研究[A].刘锡诚。妙峰山·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6.
  [23] 钟敬文。我与浙江民间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8(2)。  

  作者简介:李伟峰(1977-),男,江西兴国人,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杜博思]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下一条: ·[卡罗林·布莱特尔 徐鲁亚]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
   相关链接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徐赣丽 滕璐阳]当代手工艺的都市实践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在线上成功举办·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
·[李向振]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叶涛]关注当下的民俗学
·[徐赣丽]现代民俗学如何可能·[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岳永逸]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