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上午九点,由中国民俗学会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民族学院承办的中国民俗教育与非物质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贵州民族学院第一会议室召开。贵州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风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黔生,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刘守华,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翁敏华,以及来自湖南、广西、湖北等省的专家和贵州民族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校党办、校办主任肖远平主持。讨论会议围绕民俗教育与新农场文化建设、民俗教育与非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民俗教育系列通俗读物的编写为主题展开讨论。
会上,王风友校长致欢迎词,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贵州民族学院的基本情况,就贵州民族学院在重视民俗教育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作的工作作了简要的介绍。他说:“贵州民族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民族教育事业,经过60年的实践和建设,已经为社会输送6万余名各类各级人才,不少人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各条战线和各自学科专业领域的骨干,先后成立了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等八个研究院,形成了强大的民族文化研究阵容。学校对民俗教育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相当重视,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促进贵州民族学院在这一领域上的进步。”
接着,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龙耀宏教授作了发言。他说:“贵州少数民族较多,贵州民族学院始终在民俗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加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工;民俗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编写双语教材,编写民族民间文化普及的读物;积极参与贵州省民俗民间文化对外宣传工作;和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联合开展民俗民间文化研究;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把音乐学、美术学向民俗教育方面探索。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中,各位专家们直抒己件,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对当前的学术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刘守华教授在研讨会上回顾了我国在民俗民间文化抢救保护研究上面的成绩,提出在我们提倡创造型社会的今天,除了要建设小康社会外,还要注重文化创造,要全面的开发保护,像文学、戏曲、说唱等都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要转变革命时期的思想。当前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适应了世界的趋势,标志这人类文化大步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上海师范大学女子文化学院副院长翁敏华教授作了“以传统节日为民族教育平台”的主题发言;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院长汪文学教授介绍了多年来贵州民族学院在民俗教育、民间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在上午以及下午的讨论会中,专家们积极发言,讨论会高潮不断,专家们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很有必要,且是一次成功的研讨会。(贵州民族学院)
文章来源:贵州教育网 2011-7-14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