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陆姝]民俗电影30年 《雪花秘扇》突破常情?
  作者:陆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31 | 点击数:14889
 


  【引言】民俗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大的概念,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不同的地域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前一阵在微博上大热的话题“豆腐脑的咸甜之争”便绝佳的例子,一句“在豆付脑咸甜事上,最见南北差异,彼此见对方都想吐”被转发了近4万次,引爆微博中的南北民俗大讨论,登上热门话题榜。可见民俗和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背后蕴含的文化意味颇值得玩味,因而成为很多导演选取来或作为叙事背景、或作为表达对象、或作为文化符号搬上了大银幕。

特别企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文/陆姝

电影《雪花秘扇》即围绕“女书”和“老同”这两个神秘且暧昧的民俗文化符号展开

  “十九世纪的中国,女人必须裹足,生活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在湖南省一个偏远地区的妇女,发展出她们独特的沟通密码:女书。有些少女结为“老同”,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谊可延续一生……”——电影《雪花秘扇》即围绕“女书”和“老同”这两个神秘且暧昧的民俗文化符号展开。虽然以民俗为题材的大片并不多见,但民俗电影对中国观众而言绝不算陌生,30年前,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们正是以民俗为杠杆才撬开了国际电影节的大门。30年后,斗转星移,由华裔导演王颖执导的《雪花与秘扇》再次以民俗大片的姿态强势回归。

黄健中的《良家妇女》

  【壹】从墙内开花到墙外:民俗大片的传承与嬗变

  80年代,美学大热。不过文革过后,美到底是什么样子,大众的想象都有些含糊。电影镜头不能含糊,一定得让人看见,于是那时的电影人成了寻找美的人。现代城市里一时还不好找,那就往“边城”走。导演凌子风一走走到沈从文魂牵梦绕的湘西,江水青青,吊脚楼,山歌,社火,一个叫翠翠的女孩和一对兄弟的情窦初开,却酿成一生的惆怅。民俗之美就这样被中国电影发现。那会儿,民俗没被污染,单纯到根本不知道标榜史上最纯。时至今日,当地乡民最狡猾的商业行为也不过是在沈从文故居里提高《边城》VCD的售价。

  民俗电影不声不响地热起来。到了黄健中拍《良家妇女》的时候,已经知道怎么把传统婚俗提高到女性解放的先进思想上来。影片开头说文解字,从“女”字卑躬屈膝的字形讲到女性被压迫的历史,然后才讲耸人听闻的黔北婚俗故事。18岁的杏仙嫁给了6岁的小丈夫,他们从此和守寡的婆婆过着宁静的日子,直到解放,杏仙爱上年貌相当的男子,解除名存实亡的婚姻,掀起不大不小的风波。这部影片有一种有趣的矛盾,政治立场正确,不过杏仙大半时间里把传统女性的贤良淑德表演得优美无比,用光用色极尽精美之能事,女明星丛珊一下成了中国观众心中的最理想妻子,那时还没有梦中情人这个说法,大家都把结婚当做恋爱的必然前提。《良家妇女》在国际上获了不少奖项,丛珊被外国观众视为中国传统女性美的典范,中国民俗的潜在国际影响力开始发酵。

  西影厂吴天明拍《人生》时关注点其实不是西北的民俗,然而大银幕上那黄土高坡酸酸曲,却远比城市风光更震撼观众心灵。当观众们看到被抛弃的巧珍违心地嫁给她不爱的人,那场完全旧式样的陕北婚礼就变成了农村青年的人生选择和命运抗争的悲剧象征。当年无数大学生看完《人生》后,在宿舍里为了这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理智上,他们已经决定奔向现代和都市,但很多人的灵魂仍然依偎在厚实安稳如大地般的传统之中。电影里的民俗满足了大众文化寻根的愿望。

  80年代后期的西北风,席卷文学、音乐、美术各界,电影也不例外。陈凯歌执导的《黄土地》先锋意味十足,民俗被张艺谋的镜头拍成了各个仪式。我们有种和王学圻饰演的八路军一起参观陕北婚礼的感觉:送亲,鼓乐班子,赞礼,开宴。一条鱼端上了桌,木头的,还浇了汁。还有古老的婚礼歌手,唱得也是酸曲。而在影片结束时,赤裸上身涌向龙王庙祈雨的人群昭示着民俗中迷狂的一面。

  到了第五代,民俗不再优美,不再田园。大银幕上的民俗是越来越宏大的仪式,越来越繁复的花样,越来越迷离的奇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浪娱乐 2011-06-27 09:3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璇]《兔侠传奇》:穿着西装的中国“兔儿爷”
下一条: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人的“心灵史”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叶晓华]客风赣韵进课堂,乡情民俗入文章
·[夏循礼]节气本草饮食民俗文化及其时代价值·[季中扬]新乡贤与乡村民俗文化治理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