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冠梓]关于国外瑶族的分布变迁
  作者:张冠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23 | 点击数:18601
 
 
 
瑶族大量迁往欧、美、澳各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印支战争期间,作为难民而漂移外洋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支地区战火连绵,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瑶族当中的男性青年,因生活所迫大部分去当兵;另有一些人因战争由老挝被迫逃往泰国,大多数被收容在难民营中。当时根据国际红十字会组织的呼吁决定,将印支难民(包括越南境内的)分别由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分摊接收。基于以上历史背景,瑶民于1975年开始从泰国分批移居美国。目前移居美国的瑶人约有1.7万人,分布在美国西部华盛顿、俄勒岗、加利福尼亚等州,其特点是大部分分散,小部分集中,都是居住在城市。最多的是加利福尼亚州,有8000余人。美国瑶族均属盘瑶支系,操“勉语”,与我国湖南江华岭东,广东连山、连南,广西贺县盘石、富川西岭、田林县的部分山区,以及云南河口等一带的瑶族语言相通。1984年来华的美国瑶族访华团负责人赵富明,能流利地操用中国瑶语勉方言,其发音之语调、尾音,以及体质特征,跟奥北瑶族十分相似。据赵自述,其先祖是由广东迁往云南,经过云南元江流入越北山地的。又于越南抗美期间迁入老挝,因战争所驱,辗转抵过泰国,20世纪70年代才定居美国。赵氏家族由云南抵美国,先后达七八代,故瑶族老人对以往历史记忆犹新,一些老人亡故前一再谆谆告示后人,不忘把其亡灵归送中国的韶州府。(16)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大批瑶民迁徙美国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来到了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法国共有1000余人,加拿大有5000余人,新西兰约100余人。另外,在墨西哥、巴西、瑞典、澳大利亚和非洲国家也有瑶族居住,表明瑶族已散居在除主体在亚洲以外的美、欧、澳、非等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有关系材料可知,法国瑶族源于中国,属瑶族共同体中的盘瑶支系。从该国瑶民珍藏的迁徙路线实录看,他们的祖先大约于明末清初还在广西境内,随后迁往云南,一部分由云南出境时入老挝,部分辗转越南进入老挝等地,最后落脚在法国。至于瑶民如何走向加拿大、新西兰、黑西哥等地,目前缺乏足够史料,难以查证,但我们不难想见,他们所经历的曲折是相似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瑶民的迁徙也应与印支战争有关。
印支地区以外的瑶族,多是因战争所迫而四处流迁,由联合国及各国慈善机构编遣、收容在各类难民营中,或被安顿在农场、矿山以自食其力。其居住分散,人口稀少,对外联系也较稀疏,政治遭遇、生活景况尚不为外人所熟悉,但他们的命运仍为人们所关注。日前散居在美、法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瑶族,基于所在国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特征的严重差异,其自身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渗透和冲击。他们作为难民进入西方各国以后,既失去了原住国那样的生产条件,也没有生活必需的资金,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金。这样,他们就不得不抛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去工厂、农场打短工。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他们现在大多数在经营商业或做工,也有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瑶民在当地政府的电台、电视台、学校任职。
定居美、法等国的瑶族,都自称“勉”。因人口稀少,瑶民们同舟共济。他们在相互之间和家庭中,操勉方言,依然严格按传统习俗组织生活,尤其是传统的宗教活动、宗教意识在人们中间仍有强大的支配力。他们的家庭由一夫一妻制组成,有些家庭多达三代同堂。目前大家庭正趋于淡化之中,两代人的家庭渐成主流。
瑶族儿童、少年除在当地英语、法语学校学习外,还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原操语言,包括瑶语、汉语等,有些还在本民族知识分子开办的瑶文学校接受教育。不过瑶族中的青年一代,受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甚深,对其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了解不够,这引起了老一代瑶民的关注。瑶族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的民族,为了维护本民族的传统,振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意识,当地瑶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便想方设法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其主要措施大致有:①利用瑶族的务种传统节日和集会的机会,举办各种怀念祖先、忠于本民族教诲的活动,讲述瑶族的迁徙历史和历代民族英雄的事迹,以激发青年一代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法国,瑶族平时都着与法国人一样的各种款式的时装,但在民族节日或集会时男女老少都穿民族盛装,小伙子们如着西装就挂一条绣有瑶锦的领带,以此标志是瑶人。②成立美国瑶族协会、法国瑶人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加强本民族内部的联系活动。③美国瑶族的有识之士创制了瑶文,并在当地开办了瑶族子弟学校,使用瑶文教科书。目前,在美国已编篡出一批以瑶放迁徙历史和其他优秀文学作品为内容的瑶语入门书籍。这些都表明,瑶族作为一个独立、自强的民族,从古至今都顽强地保持着该民族的一定的独立性。
 
注释:
①(越)阮克颂等:《越南的瑶人》(梁红奋译),载《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18期。
②杰奈尔·哈兹尔丁:《泰国金三角的六民族》,《民族译丛》1982年6期。
③C·M·Enripuez,ibid。此转引自申旭等《中国西南与南亚的跨境民族》第185页。
④《民族译丛》1979年3期。
⑤《泰国瑶族考察》(二),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⑥转引自范宏贵:《瑶族从中国迁入越南浅谈》,载《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4期。
⑦(越)阮克颂:《越南瑶人各支系初探》,载越南《历史研究》1966年6期。
⑧(越)阮克颂:《越南瑶人各支系初探》,载越南《历史研究》1966年6期。
⑨上述所引资料均见《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部分)。信歌原无标点。
⑩范宏贵:《瑶族从中国迁入越南浅谈》,载《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4期。
(11)(老)富米·冯维希:《老挝及其胜利地反对美国新殖主义的斗争》,老挝爱国战线1970年版。
(12)(老)坎占·巴迪《老挝外交史》第18页,万象1971年版。
(13)《世界各国民族概览》(亚洲部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4月版。
(14)《泰国瑶族考察》(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15)(日)白鸟芳郎:《东南亚山地民族志》,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1980年。
(16)姜永兴:《国外瑶族及其研究》,载《瑶族研究论文集》157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本文原载《民族研究》1995年01期,第90-97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罗显仁]从彝族文献典籍看水西大方彝族历史
下一条: ·[宇晓]中国苗族亲子连名制初探
   相关链接
·[欧贝然]民俗类非遗的再造与复兴·[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王琴] “草药有命”与“自我神化”:粤北瑶族医药从业者的道德重塑
·[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
·[屈啸宇]保界庙传说的分布、生成与类型学意义·[周小昱文 余建华]仪式治疗的国外研究述评
·[贾利涛]“九曲黄河灯”民俗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王琴]“文化”论抑或“食物系统”论?
·[龙圣]清代白帝天王信仰分布地域考释·[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
·[毛巧晖]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 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分布大地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