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5年:以编辑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主要内容的恢复阶段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恢复了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室也恢复独立建制。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为民族研究指明了方向,广西民族研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其中第一项工作即继续进行20世纪60年代因“左”的干扰而未完成的“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成立丛书编辑委员会,统一规划和组织编写。《丛书》工作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织修改补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已经编纂的书稿,主要是几个少数民族简史;另一方面是组织整理和编撰一批新书,包括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和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等。经过广大民族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1979年到1985年,共完成了43本约1000万字的编辑出版任务。其中,《广西少数民族》分别简要介绍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族源、人口及分布、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社会形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壮族简史》、《瑶族简史》、《仫佬族简史》、《毛南族简史》、《京族简史》分别记述主体在广西境内的壮、瑶、仫佬、毛南、京5个民族的族源、族称、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他们在历史上共同开发广西,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作出的贡献。少数民族语言简志包括《壮语简志》、《瑶语简志》、《仫佬语简志》、《毛南语简志》、《京语简志》,介绍这5个少数民族语言系属、特点及使用情况。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主要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概况》和《巴马瑶族自治县概况》、《金秀瑶族自治县概况》、《都安瑶族自治县概况》、《富川瑶族自治县概况》(恭城、大化两个新成立的瑶族自治县《概况》到1993年才出版)、《龙胜各族自治县概况》、《隆林各族自治县概况》、《防城各族自治县概况》、《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融水苗族自治县概况》、《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概况》、《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概况》,介绍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民族人口分布、历史发展、政权建设、社会变革、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包括《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7辑)、《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8辑)、《广西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仫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仫佬族毛南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京族社会历史调查》、《广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基本上是根据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材料编辑整理,一般由50年代参加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的专家学者负责编辑整理。此外,还编辑出版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石刻、碑文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广西崖壁画资料集》、《明实录·广西史料摘录》等,这些都是50年代、60年代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成果。
1978年,为了《壮族简史》一书定稿,广西区民委在南宁主持召开壮族历史科学讨论会,再次对壮族族源、壮族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侬智高起兵性质等壮族历史上三大问题进行讨论。通过三次讨论并发表论文进行探讨,这三个问题有的逐渐明朗。对第一个问题,意见趋于一致,认为壮族是土著民族,是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壮族经过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二是认为桂东南地区没有经过奴隶制社会,桂西地区经过奴隶制社会;三是认为壮族地区没有经过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第三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侬智高代表奴隶主的利益,是以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反对宋王朝先进的封建社会,搞分裂,应否定;二是认为侬智高反对交趾侵略,是民族矛盾导致侬智高起兵,是正义战争。以后一种观点趋于一致。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为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以后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及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民族学研究全面发展阶段
1.研究机构和群众性学术团体恢复和建立,研究人员增加
1977年,广西民族研究所得到恢复。1995年,经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与广西民族研究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室也于1977年恢复独立建制,1984年升格为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并于1995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内设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室、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室、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民族经济研究室、东南亚研究室。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0年成立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室,专门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广西艺术学院1984年成立民族艺术研究所,专门从事民族艺术研究。广西师范学院1985年成立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以后改称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1984年成立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所,1998年又成立华南民族文化研究所和壮学研究所。广西大学1990年成立广西大学民族研究所,1995年加挂东南亚研究中心牌子。广西社会科学院1981年成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1991年成立壮学研究中心。1998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成立民族研究所。1997年,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改为百色学院)成立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成立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从事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和民族医药研究工作。除此之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也有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从事民族研究。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