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覃乃昌]广西民族学研究50年发展回顾
——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作者:覃乃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0 | 点击数:19673
 

 

内容提要:广西全面系统的民族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迄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停滞阶段、80年代上半期的恢复阶段和80年代中期以后的全面发展阶段。广西的民族学研究从一开始就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联系在一起,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民族学研究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广西;民族学;发展

19世纪80年代起,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侵占东南亚各国,我国南方各省与东南亚的文化关系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开始研究这些地区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习俗等。这一时期出版和发表了一批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有不少涉及壮族等民族及其与东南亚泰、老、掸、岱、侬等民族的关系。这是对广西民族研究的开始。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是,把华南的壮族及相关民族都视为泰族的一部分。在西方学者的影响下,到20世纪初,泰国学者也加入了这项研究并持与西方学者相似的观点。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于对我国疆土沦丧和被入侵的忧虑,我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对包括广西在内的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与研究。其中对广西民族研究最有成就者为徐松石、刘锡蕃先生,其主要著作有《粤江流域人民史》、《泰族僮族粤族考》和《岭表纪蛮》等。与此同时,钟敬文、李方桂等一批中国学者还开始对广西瑶、苗等民族的调查与研究,主要涉及这些民族的族源、历史、语言、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学者们对壮、瑶、苗等民族地区进行了多次调查,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广西的民族学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和材料。
广西全面系统的民族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迄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起步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停滞阶段、80年代上半期的恢复阶段和80年代中期以后的全面发展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以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为主要内容的起步阶段
 
1.中央民族访问团的访问及对广西少数民族的初步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政策。1951年7月至11月,中央人民政府派中央访问团(中南分团)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任团长,李德全、金晓任副团长,广西民政厅副厅长陈岸、著名学者黄现璠、刘介、苗延秀等也参加了这次访问工作。访问团的任务,主要是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慰问少数民族,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了解民族地区的情况,帮助民族地区进行基层政权建设。中央访问团联络组在进行慰问和宣传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整理成20多份调查材料,其中包括:《广西少数民族历史资料提要》;《广西大瑶山一般情况》;《大瑶山瑶族家庭经济与自然屯经济典型调查》;《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经过》;《广西龙胜县东区概况》;《广西龙胜县场头苗族调查》;《广西龙胜县伟江洋湾村调查》;《广西龙胜县东区伟江乡甘甲村甘甲屯调查》;《龙胜县南区龙脊村壮族社会调查》;《广西龙胜县减租退押情况》;《龙胜县文化教育情况》;《龙胜县灾荒情况调查》;《广西三江县第八区(林溪)民族概况》;《三江县第六区民族概况》;《广西三江木材问题调查报告》;《三江县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开展兄弟民族地区贸易工作报告》;《广西三江县1951年下半年度半级制财政收支概况报告》;《防城县偏人情况》;《防城三区少数民族情况》;《东兴市情况介绍》;《防城县山人(瑶族)情况》;《防城县第三区峒中乡民族情况》;《防城县二区巫头、尾、山心越南族情况》;《江平越南族情况及教堂活动》;《广西东兰县第五区(中和区)民族概况》;《广西东兰县西山区民族情况》;《广西田东县民族概况》;《广西平果县民族概况》等,共40多万字。这是广西解放后首次范围广泛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它忠实地记载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初期的实际情况,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以后的广西民族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中央访问团访问后,发表了费孝通的《关于广西壮族历史的初步推考》①等文章。
2.民族识别调查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许多少数民族得不到承认,更不能享受民族平等的权利。在广西,就是当时有近千万人口的壮族,也没有被当作一个民族来看待。解放后,实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许多在历史上被湮没了的民族获得了新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广西解放初期仍有不少人们共同体的民族成分未能确定。为了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在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从1953年下半年到1954年上半年,由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派出调查人员,对广西未确定民族成分的人们共同体开展调查识别工作。
调查工作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1953年9月到12月,调查了龙胜县的伶人、黎人和苗人,罗城县的仫佬人、环江县的毛难人、南丹县的水家和隔沟人。第二期从1954年2月到5月,调查了平果县的陇人、防城县的越人(即京人)和龙津县的傣人。调查结束后,由调查组给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写了调查报告,为人民政府确定民族成分提供了依据。广西民委将这10份调查材料印成9册(南丹县水家和隔沟人调查合一册),送有关部门内部参考。这9册资料约93万字,另有各种统计资料113份,地图16幅,房屋、衣饰图18幅。②这是继1951年中央民族访问团访问之后,广西组织的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民族调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
下一条: ·[高自厚]论裕固族源流的两大支系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新艳]从“古胶州八景”之一到“负碳海岛”:灵山岛的再生与发展
·[王晓涛]基于 SWOT 分析的嘉兴市“非遗+ 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王丹]赓续与创新:松潘花灯舞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覃跃鑫]德昂族口传文学传承发展情况分析
·[宋国威]阜宁县淮剧生存困境及发展策略探究·[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孟令玉]乡土变迁下的家族发展·[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的国际理念与中国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