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记载蚩尤“兴封禅”,透露出蚩尤是最早祭祀泰山的上古天子的信息。“封禅”最初是一种祭祀鬼神的巫术,在之后的朝代逐步完善并仪式化,成为“国之大事”,而封禅之兴源自蚩尤少为人知,也不被“正统”思想所认可。孔子对蚩尤多有诬词,司马迁也没有深究封禅之源起,历代“正史”对蚩尤封禅泰山都没有明确记载。但从民俗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泰山是山东境内最高的山岳,是神山,且距离蚩尤部落活动的“中心地”直米利,也就是致密城只有数十公里,在原始自然崇拜的上古,蚩尤“兴封禅”是自然之理。《韩非子》记:“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这里的“蚩尤”应该是蚩尤的后人、主祭的“大鬼主”(大巫师)。封禅有一套“巫鬼教”特殊的神秘的仪式,而蚩尤部落有专司祭祀的“大鬼主”,精于此道,所以黄帝封禅泰山,委派蚩尤遗族的“大鬼主”居前,引领封禅并主祭祀大典。
据调查,川南宜宾地区的苗族流行一种“还泰山”的祭祀仪式:祭祀在家族内部秘密进行,门窗紧闭,外人不能加入,且待夜深人静、妇女熟睡后,同族的男人杀猪祭祀,仪式十分神秘。云南威信地区的苗族也流行称作“还泰山”的祭祀活动:一般是在年尾,族人在山林中杀猪祭祀,主祭人吟诵咒语,叙述蚩尤和黄帝如何打仗和兵败迁徙的故事。
汶上乃至山东全境至今保存“还泰山”的风俗。泰山从来被认为是黎民百姓的“神山”,泰山上每一块石头都被赋予灵性与神奇。传说“三月十五”是泰山老奶奶(元君)的“生儿”。这一时间正是春夏代序,农耕季节,老年妇女虔诚缝制神袍、准备红布条和香烛,不辞辛苦,结伴步行,于三月十四日晚上赶到岱庙,抢烧“头香”、祈福许愿、还愿,为先人“过金桥”、为病人“请大神”(“跳大神”),“拴枝”、“押枝”、“拴娃娃”等,祭天神祈求风调雨顺、多子多福、逢凶化吉,内容庞杂、仪轨谨严,程序复杂、神秘诡异。次日一早,人山人海,庄严肃穆,隆重举行给泰山老奶奶换衣裳的仪式。第二年的“三月十五”要“还泰山”去还愿,如此周而复始……这一风俗透视出上古祭祀泰山的活动礼仪,应该属于蚩尤时代“巫鬼教”的遗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汶上县文化部门曾在南旺湖遗址进行调查,初步印证了《姬氏志》有关地理方位的记载。阚城遗址曾有过发掘计划,十余年来山东大学几度来南旺实地考察,终因资金问题,至今没有进行科学发掘。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日渐改变着遗址面目。2010年9月“大运河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文物局立项名单,2011年6月11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可惜“阚城”、“蚩尤冢”以及“鲁九公墓”等都没有列入大遗址保护规划。
所幸的是“阚城”这一地名仍然保留着,文献资料尚多,明清两代河湖图也都标识出了蚩尤冢的大体位置。九公墓之数个墓冢封土高十余米,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为将来寻找古阚城和蚩尤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
作者简介:汪海波系山东省汶上县民族宗教局、文物旅游局副局长,舍利文化学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凤凰网 2011年07月27日 13:5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