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曾是男儿身
在遥遥碧霄之上居住着这样一位女神,她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她摇曳多姿,顾盼生情。她司掌着凡人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这药竟是月宫之中桂树的果实;她种植的蟠桃具延年益寿,食之成仙的功效,这种奇异的果物甚至连《齐民要术》中都有记载。她就是被华夏子民尊崇膜拜的东方圣母——西王母。
西王母的两次变脸
话说西王母不仅与黄帝、尧、舜、大禹等远古时代的帝王见过面,甚至还在此后和汉武帝见过面,这期间至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跨越,难道西王母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长生不老吗?
学者们普遍认为,历史上西王母由人到神的形象大体历经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形象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昆仑的石室中,她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此时的西王母是一位司掌瘟疫和刑罚的凶神。她有可能还是男身。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形象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人们已经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结合起来,西王母的形象也就逐渐被人格化、传说化、故事化、甚至历史化了,人们相信,或许希望西王母还真和这两位帝王有着传说中的相见,到了《西游记》中,西王母彻底成为了一个权力无边的女神了。
从前西方这个太阳栖落的地方,对我们的祖先充满了诱惑。上古时期,他们穷尽想象,将昆仑、瑶池、流沙等多种具有美好神秘意味的事物都放在了西方。
《山海经》是一部成书于先秦时代的古籍,它用近乎诡异的手法,详细记录了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内容,可以说,它就是上古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诸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如今这些故事已经构成了以西王母为核心人物的昆仑神话体系中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山海经》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神话经典。
西王母的形象,就首次出现在《山海经》中。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光怪陆离甚至狰狞恐怖。《山海经》中的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山海经》中还说,“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胜”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许多学者认为,西王母头上的“胜”,很有可能是一种羽毛。结合这样的解释,我们便轻易对《山海经》的西王母,作出了这样的影像描摹:西王母生着豹子尾巴,长着老虎牙齿,头发乱蓬蓬地披着,头上戴了羽毛饰品,她善于啸叫,居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唤作“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这样的形象无疑和我们心目中西王母雍容平和的形象大相径庭。怪乎?兽乎?人乎?或者亦怪,亦兽,亦人。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民俗学博士赵宗福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其实就是一个不会说话,只知长啸的司掌瘟疫和刑罚的凶神,她“蓬发戴胜”的形象很可能来自于一位古代羌戎族的酋长或是信仰原始宗教的巫师。
有学者认为,既然“蓬发戴胜”的西王母是一位掌管瘟疫和刑罚的凶神,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一个男性。
事实上,历朝历代与西王母有关的典籍中,对于西王母究竟是男是女的问题,始终没有记载,而学术界也存在分歧。
西王母女性的形象首次出现在《穆天子传》中。
晋太康二年间,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纠集几个恶徒挖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时,在陪葬品中发现了一部用竹片写成的书籍,这就是《穆天子传》。《穆天子传》以小说般的笔法,记录了西周五世国君周穆王的生平事迹,专家推断,《穆天子传》至少成书于战国之前。
《穆天子传》中清晰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穆王西征时,曾在瑶池与西王母对歌,并向西王母敬献礼物,此刻的西王母,已经从一个“蓬发戴胜”亦人、亦兽的“怪物”演变成了一位温柔贤惠,落落大方的部落女酋长,她甚至还学会了用歌声向周穆王表达爱慕。
周穆王是周武王的曾孙、周昭王的儿子,名叫姬满。这就意味着,《穆天子传》记录的相关情节有可能是真的。无独有偶,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也有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曾向周穆王这样自我介绍“我惟帝女”。于是,不少学者便因此认定西王母不仅是女身,而且是一位生活在西部的部落女酋长,东晋学者郭璞就曾断言:“所谓西王母者,不过西方一国君。”中华书局编审陈虎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任长义博士也认为:“西王母有可能是一位以虎、豹为图腾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女性氏族首领。”即便如此,历代有关西王母曾是男女身的论断一直不绝于耳。有学者指出,历史上,对西王母的崇拜从未中断,并且越演越烈,西王母从《山海经》中亦人亦兽的形象到温柔娴淑的女性形象,其实就是人们认识演变的结果。(作者: 李皓)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西海都市报 2011-07-18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