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钢:昆仑文化是青海的巨大财富
作为从青海走出去的美国北卡罗来拉大学教授,乐钢先生几乎时隔一两年就会回一次西宁。在我省“昆仑文化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举办之际,记者看见了乐钢教授忙碌的身影。他幽默地说,我是为青海精心打造“昆仑文化”这个品牌“跑龙套”来的。
乐钢教授说,我16岁当兵。后来就去了格尔木开车,常年在天路上来往驰骋。在格尔木,每天清晨出操的时候,我抬眼看见的就是巍峨的雪山――昆仑山。那时候年轻,车队越过昆仑山,没有感觉出昆仑山是那样的神奇,以及所蕴涵的意义之伟大。如今,一届又一届以昆仑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在西宁召开,许多人沉淀太久的心灵开始发光。正如吉狄马加先生所说,神话正在重新放射光芒,正在重新照耀我们的身心、照耀我们生存的世界。
乐钢教授说,昆仑文化的原生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再加上昆仑文化自古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贡献,就形成了“源头文化”,也就区别于青海高原周边的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这就为青海省打造“昆仑文化”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乐钢教授说,神话的特点是想像力的驰骋,而不是历史某一场景、时间的发掘和再现。如果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那么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主体的昆仑神话,至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无疑是中华早期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中华文化的复兴光大,无不与昆仑神话有着直接的关联。正由于此,生活在现代文明时代的我们,也很有必要去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文化源头之一的昆仑文化。因此,源于青海的“昆仑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综合体,她充满了包罗万象的开放体系。而这种开放体系,正在被不断地丰富、发展、开拓,通过不断的渗透和包容,不断扩大着她的内涵与外延。这种文化到了今天,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所以,中华最为古老的文化为中国最为年轻的省份(青海省成立于1929年)所研究所利用,这本身就有着深远的意义。
乐钢教授说,我是很佩服青海省的领导以及一大批“昆仑文化”研究者们的远见卓识和辛勤工作。每年在高原最美好的时节,开办这样的论坛对昆仑文化和昆仑神话有重要的意义,对青海的意义更是不言自明。因为“只有在国际学术的层面和世界神话的语境中,昆仑文化和昆仑神话才能发现自身的价值。”
昆仑神话是青海的,更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提升青海文化在国内外神话语境中的地位,这对提升青海的文化软实力和青海文化的地位,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作者:张翔)
赵宗福:景仰昆仑文化 吟颂大美青海
“昆仑神话与世界创世神话”国际学术论坛开幕之际,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宗福。
赵宗福说,昆仑山被称为“亚洲之脊梁”,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高度,而且更是东方精神文化的坐标,世界文化的制高点。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曾对世界人类文化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历史演进,许多古代文明早已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只有中国和中国文化依旧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脉相承,历久而弥新。而昆仑文化某种程度上作为中华民族的文脉之根、灵魂之乡和精神家园,成为中华民族在创世文化方面傲视群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文化基础。
赵宗福介绍说,昆仑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网络。她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织的结晶,尤其是它所代表的昆仑神话早已成为华夏文明的基石。她的核心是文明进步,主题是融合发展。昆仑文化虽是一个区域性的文化整体,但其辐射地域宽广,融汇不同时空的多元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她在历史的、发展的范畴内,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与久远的持续性。在中国目前的民族构成中,至少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民族,与曾经生息在青海地区的古羌族群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他们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文化传承脱离不了昆仑文化这一母题。
在谈到昆仑文化在当下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时,赵宗福说,当前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中华民族要始终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源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昆仑文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富于创造的精神力量。比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以及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禹鲧治水等一系列神话故事,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它表现出与困难、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和磅礴气势,为了消除天灾,自觉担负责任、奉献自身的高尚品质,包含着东方式的牺牲精神、自由意志和人性之美。
昆仑文化还是不断发展的文化,她不断渗透包容,不断扩大内涵与外延,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始终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境界和精神品位。作为包容文化的昆仑文化,始终以其宽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姿态进行情感和文化上的交流与认同,体现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特点。今天,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全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由东部向西部逐渐延伸。而今,发生在昆仑山下的巨大变化,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昂首阔步向前进的强有力信息。横跨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像昆仑神山的两条坚强的臂膀,把雪域西藏牢牢地拥抱在伟大祖国的胸前。建设中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日益成为中国西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着青藏高原经济方式的转变和西部资源型地区的崛起。
在谈到昆仑文化在青海全面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时,赵宗福介绍说,昆仑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大美青海”。神圣、神奇、神秘,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多民族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多民族文化的缩型地区。昆仑文化代表着青海神圣、神奇、神秘而博大精深的多元文化。作为多元文化的昆仑文化,以其活跃的发散性,构建了昆仑文化不同的版本,造就了绚丽多姿的诸多亚文化。昆仑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淳朴包容、乐观向上、坚韧不拔、不断创新的进程。今天的昆仑文化不仅包含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包含着“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和“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
赵宗福最后说,昆仑文化,为我们开发青海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财富,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地方性教材。我们对昆仑文化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源泉和动力。(作者:张翔)
刘永红:昆仑神话是青海独树一帜的标志性文化
对昆仑山神话的历史沿革颇有研究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刘永红认为,昆仑神话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远古神话,既是宗教的起源,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标志。他在《明清宗教宝卷中的西王母形象与信仰》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与西王母有关的神话、信仰等文化资源,被民间教派融汇于宗教宝卷中,形成了多种以西王母为至上神的宝卷。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西王母形象和信仰发生了较大的分化,西王母的神格和信仰在宗教宝卷中得到空前的提升,从而形成了有关西王母的一种新的形象与信仰。他在通过对青海乐都、民和地区的调查时发现的《王母经》、《王母新诗论》、《王母降下佛坛经》三部短小经卷,认为有可能是近代青海东部民间教派流传下来的宝卷。在他看来,青海东部地区有浓厚的西王母信仰语境,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乡,这一地区西王母宝卷的传承与传播与当地西王母信仰的语境是密不可分的。从西王母到无生老母的转化,这一过程也与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中浓厚的女神崇拜有密切的关系。现存几部以西王母为中心的宗教宝卷,明显地显现出明清以来的民间宗教,以传统文化作为主要资源,在中国传统女神崇拜的基础之上,创造了西王母和影响更大的无生老母的形象。
刘永红说,作为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资源,昆仑神话是西部的标志,也是青海可以凭借的独树一帜的文化资源,因此对于昆仑神话的挖掘、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提升青海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也将是繁荣青海文化的重要举措。(作者:王琼瑶)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 2011-07-20 06:50 【本文责编:C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