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根”字命名:生命伊始,孱弱无力。东山客家人认为孩子在十二岁以前还没有自然长成根,需借助人为的力量让孩子“添根”,以增强生命生长的力量。请看:
秧根:这是由栽秧人取的名字。栽秧时节,第一个栽秧的人技术最好,他能把五行秧很直溜地从田的这头栽到那头。这个人很受人尊敬,哪家有小孩不好养,就会把孩子带去,请他给取名字。他背着孩子栽秧,在栽的过程中一直弯腰劳动,直到把五行秧栽完才直起腰来,然后就给孩子取名为“秧根”.
“秧根”产生的理据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对植物生长奥秘的发现:草木的生长在于根的作用。此发现给生命的思考带来了这样一个独特而形象的生长意识:人要像草木一样扎根于生命的泥土,才能吸收生长的养料。另一个是秧与客家人生活的紧密联系。东山客家人自称广东人,这种认同隐含了其祖籍以广东为多并且在整合中广东籍占优势的事实,这跟我们从族谱中了解到的情况相吻合。屈大均说:“东粤自来多谷。志称南方地气暑热,一岁田三熟: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故东粤多谷之地也。”广东客家人在粤地一年栽种三季水稻,深谙稻谷的生长之道,入川以后仍播谷种秧,对秧子发达的根系了如指掌,当把对生命健康的渴望与秧子生长奥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于是由物及人,物我同一,便产生了“秧根”的命名方法。“秧根”用之于人名,体现出对自然物秧根的羡慕和敬畏之情。栽秧是很重的活儿,腰尤疼痛难忍,可是为了给孩子取一个秧根的名字,背着孩子栽秧许久连腰也不能伸一下,这实在是苦了取名者了。为何要这样?其实这是一个秧根崇拜的仪式,这仪式饱含着对“秧根”的敬畏之情!
显然,“秧根”的称呼,是植物崇拜的遗迹。
龙根:它是由舞龙人取的小名。在东山客家腹地洛带镇有久负盛名的刘家龙。刘家龙夏天干旱舞水龙为祈雨,正月十五闹元宵舞火龙为庆祝节日。水龙、火龙均蔚为壮观。龙舞好看,全靠耍“宝”人的指挥。舞龙人所持的圆珠,东山客家人称为“宝”,举宝的人被称为“耍宝个”,他是一支龙队伍的灵魂人物。当得知要表演龙舞,有体弱孩子的父母,则早早地把孩子带去等候他取名字。刘大权是今刘家龙拿“宝”舞龙的人,年仅30来岁,他已经给几十个孩子取了“龙根”的名字。“龙根”,一方面受到了秧根的启发,另一方面是源于对龙的崇拜。
倘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磕磕绊绊的,父母往往去请算命先生算命看五行中缺了什么,然后取上相应的名字来弥补。比如缺火,就找个有“火”的字并在后面加上“根”字,其小名就叫“火根”.在“龙根”、“火根”、“土根”这些名字中,“根”的意义已抽象化,泛化为一种助生命成长的神秘力量的符号了。带“根”的名字被赋予超人的力量,从信仰看,这是语言的灵物崇拜了。
再看寄生的神秘作用。“炖雨水、送雨水、送寄生”反映的是对生命健康认识的重要民俗活动。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是雨水,其时东风解冻严寒过去,雨水频降草木萌生,《礼记》曰:“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雨水节开始日,是生命复苏的关键日子。东山客家人认为,人跟树木一样,需要“上水”才能生存;并且认为老年人满60岁以后自然“上水”比较困难,需要有外力相助才能“上水”,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雨水这一天,出嫁的客家女儿会亲手买寄生来炖制肉食给自己年满60岁的父母送去。这里的寄生是指寄在老树上面生长的别种小树苗。在雨水日炖、送,炖的东西中加进了寄生,从不同角度命名,于是便有“炖雨水、送雨水、送寄生”诸名。
送法大都是一个女儿连续送三年,分别用寄生炖猪蹄子、猪和整鸡。有的头年还特意去要七姓人家的肉来炖:陈姓的不要,担心父母染上沉疴,刘姓的也不要,担心父母得了病会被“留”住;要“代、戴、周、马、熊、宋、林、万”等寓意好的姓氏的。其中“马”有威武之气,“熊”与“雄”谐音,意味着身体硬朗,“宋”与“送”谐音,万一有病可以被送走;“林”象征着灵验;“万”是大数,意味着活得久长。有的头年还要送一棵柏树苗去并把它栽到房前,以后送去寄生父母就先在柏树下吃。柏树本身象征着生命常青,“柏”还与“百”谐音,取长命百岁之意。现在的东山是枇杷之乡,枇杷树四季常青,今也有老人靠着门前的枇杷树吃。
“送雨水”的习俗蕴涵着重要的生命意识和信仰。
从生命意识看:认为生命如树,要有根而且通过“上水”才能获得生机;生命的复苏也有时令,自然界一岁一枯荣,人年满六十以后是一个大坎(六十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的一个周期),神秘而灵异的寄生能够帮助生命由枯到荣。
从信仰看:是树崇拜的遗留,相信寄生的神秘力量以及靠着常青的柏树和枇杷树吃东西能够延年益寿;对语言的灵物崇拜和禁忌,认为“熊”、“马”、“宋”、“林”、“万”与健康联系在一起而迷信,认为“刘”、“陈”与疾病联系在一起而禁忌,认为“柏”可保长命“百”岁,语词仿佛有魔力一般。
与此相应的习俗还有炖冬至,这是在冬至那天炖寄生全家吃的习俗。东山客家人认为,经过春夏秋三季,已经“上”到了“水”的寄生,到冬至以后又会慢慢“下水”,为了不让寄生所上的水白白流失,于是就在冬至日用寄生炖肉吃,把其“水”补充到人身上,以帮助人度过严冬。
炖冬至的习俗可以进一步看出对寄生的崇拜。何以崇拜它又吃掉它?林惠祥先生说:“有一种很奇特的事实便是神灵与牺牲的混合,先被崇拜为神灵,其后竟被当成牺牲宰吃。这或者由于信所吃的物的神圣的物质能够影响于吃者。”东山客家人深信寄生有神力,把它吃掉正是希望对人体带来影响──帮助“上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6-1-17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