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祝鹏程]表演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
  作者:祝鹏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31 | 点击数:28868
 

  [8] “现挂”是相声业内用语,指演员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发挥所产生的笑料。

  [9] “抓哏”指相声等曲艺演出时,演员在节目中穿插可笑的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的现象。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10] “砸挂”是相声演员之间彼此戏谑取笑的一种手段,在道德与情感的尺度上往往打伦理的擦边球。

  [11] “垫话”即相声的开头部分,起到拢音与带出下文的作用。

  [12] “正活”指相声表演的主体部分。

  [13] 见郭德纲相声《论相声三十年之现状》。

  [14] 基本规则是影响表演结构的重要因素,它由一系列文化主题及伦理的和社会互动性的组织原则构成,支配着表演的实践,表演要受制于社区的基本规则。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杨利慧、安德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3页。

  [15] 返场指演员演完下场后,应观众要求,再次上场表演。返场的前提是正式节目演得好。

  [16] 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杨利慧、安德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25页。

  [17] 郭氏新编段子“你要XX”,“我是XX”系列,更是从命名上,直接与民众个体相关。

  [18] 如孔庆东甚至说:“郭德纲是我们国家相声界唯一的,敢于讽刺权贵、敢于讽刺不正之风、敢于反对潜规则的,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北大教授语出惊人 力挺郭德纲为民族英雄》http://ent.oeeee.com/a/20100818/417809.html

  [19] “大兵黄”为民国时期“天桥八大怪”之一,在天桥卖糖,靠斥权贵、骂世道招揽顾客,但所骂的大员均为下台军阀。

  [20] 施爱东《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57页。

  [21] 汪景寿、藤田香《相声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6页。

  [22] “掯节儿”指表演的关键点,通常可以在这些点看出演员技艺的高下。

  [23] 曲艺界将此作为一种行业保护手段,有“宁赠一锭金,不赠一句春”之说。

  [24] 刘文步先生语,《郭德纲被曝偷录同行表演》,《南都娱乐周刊》 2010年第32期。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1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彭牧]从信仰到信:美国民俗学的民间宗教研究[1]
下一条: ·[王杰文]“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陈奕利]从表演理论研究大足宝顶架香巡游
·[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宋赫]“乖讹-消解”理论视域下的相声包袱构造
·[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李牧]民俗的表演性:表演理论、活态传承与公共文化实践
·[孟子凡]民俗学视域下的空间· [西蒙·布朗纳]民俗和民间生活研究中的实践理论
·[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杨利慧]民间文学“动态文体观”研究的一个范例
·[谭萌]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 ·[周福岩]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论
·[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祝鹏程:《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
·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