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祝注先]两汉时代少数民族的诗歌
  作者:祝注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18 | 点击数:15737
 
 
 
东汉时代现存少数民族诗歌有:
一、《巴人歌》六首
《华阳国志·巴志》还载有六首诗作当出于东汉时代。《伤三贞诗》曰:“关关黄鸟,爱集于树。窈窕淑女,是绣是黼。惟彼绣黼,其心匪石。嗟尔临川,邈不可获。”汉安帝永初年间(107-113)中期,广汉、汉中地区恙族人民起义,烽火延及巴郡。有三个叫义、叫姬、叫华的女人,早年丧夫,不肯改嫁,故称“三贞”。她们遭逢乱世,害怕俘虏见辱,遂一同投水自尽。在她们投水处,据说有黄鸟哀鸣,往返回旋。国人伤怜,便作了是诗哀悼。作品借传说起兴,使伤痛情思显得浓郁苍凉;赞颂她们的姣美一如编制的绣黼;说她们有血有肉,其心不是石头做的,而她们投水而逝,邈然无可寻觅!
《巴人歌陈纪山》曰:“筑室载直梁,国人以贞真。邪娱不扬目,狂行不动身。奸轨辟乎远,理义协乎民。”陈纪山,名禅,巴郡广汉人,作司隶校尉,严明正直。据《后汉书·陈禅传》,西南责掸国王尝献杂技表演,艺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演出时皇帝也看了。可是陈纪山极力反对,说得振振有词。他的行为自属迂腐荒唐,但忠贞耿直,却令人钦敬。巴人的歌赞,就是着眼于纯正廉洁、直谏不阿的品格,由此也足见巴人对理想的循吏的道德规范。
《巴人为吴资歌》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乎苗。我后恤时务,我民以优饶。”“望远忽不见,惆怅尝徘徊。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吴资曾任巴郡太守。第一节叙写在他任职期间,风调雨顺,屡获丰收。因他忧念农时,体恤民情,故而受到称颂。第二节说他调迁离任之际,老百姓为他送行,人们依依不舍,望着其背影远远离去,惆怅徘徊,这是因为恩泽难忘,情真意切。
巴人对于官吏有褒有讽,是非分明。《讽巴郡太守诗》就是这样的作品。诗曰:“明明上天,下土是亲。帝选元后,求定安民。孰不可念?祸福由人。愿君奉诏,惟德日新。”据载,东汉安帝年间(107-125),巴郡太守连连失道,因而“国人讽之。”首联化用《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句,说光明如日的皇上最关怀“下土”百姓。皇帝选派官吏,为求社会安定,人民殷实。既如此,官吏怎能不把老百姓放在心头?兴福造祸,一切全在于人。这些话,简直是一种说理斗争,激昂慷慨,义正辞严。诗作最后既是希望,也是警告,要官吏尊奉皇上的命令,不断施恩德于民。诗作表达了人民的善良愿望,尽管只是一种幻想。
《刺巴郡郡守诗》是巴人歌中的代表之作。诗曰:“狗呔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与。思往从邻贷,邻人已言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据载,东汉孝桓帝时(147-167),河南有位叫李盛的人在巴地作郡守,其人贪财重赋,巧取豪夺,因而“国人刺之”。读着这首诗,使人联想起杜甫的史诗“三吏”,可是它比杜甫这位诗圣早了600多年。作品“缘事而发”,诗人用第一人称描写了一位贫苦农民遭受官吏勒索的情景,具体细腻,真切感人。诗一开头,就显得事态紧迫。全诗让事实说话,诗人的主观感情融化在情景的描绘之中。故事没有结局,而叙事主人公的命运全在不言之中。留给读者想象的广阔天地,令人心情沉重。作品揭露社会黑暗、鞭挞政治腐败,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汉末政治窳败,地方官吏各自为政,滥施淫威,巴郡“民人思治”,因而作了一首《思治诗》:“混混浊沼鱼,习习激清流。温温乱国民,业业仰前修。”作品首联是一个比譬,说混浊沼泽里的鱼翘首张嘴,急切寻索清流;而处乱世的百姓,温顺和善,就象混浊沼泽里喁喁求生的鱼一样,殷切地仰慕前代贤哲,希望能出现这种仁人志士,一扫妖雾,澄清玉宇,使他们能得以安居乐业。
二、《莋都夷歌》三章
莋都本是西南的一个氏族小国,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1)辟为莋都县,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境。虽设郡县,仍归氏族酋长统治。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益州刺史朱辅宣扬汉朝国威,招抚邻近100多个闭塞落后的如白狼、槃木等内附,当时白狼王唐菆最表亲善,写了一组三首对汉王朝的颂诗,诗作原系民族语言汉字记音,由犍为郡属官田恭译出。诗作送到京都洛阳,班固等撰东汉官修本朝纪传体史书《东观汉纪》以夷语原作为主、汉译附注录入,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只录译文,唐·李贤作注时于译文下逐句补出原作。《广文纪》给加题作《莋都夷歌》,《诗纪》因之。
三章诗作计《远夷乐德歌诗》、《远夷慕德歌诗》、《远夷怀德歌诗》,四言一句,共44句,计176字。先看《远夷乐德歌诗》:“大汉是治(堤官隗构),与天合意(魏昌逾槽)吏译平端(罔译刘脾),不从我来(旁莫友留)。闻风向化(微衣随旅),所见奇异(知唐桑艾)。多赐缯布(邪毗),甘美酒食(推潭仆远)。昌乐肉飞(拓拒苏〈使〉(便))屈伸悉备(局后仍离)。蛮夷贫薄(偻让龙洞),无所报嗣(莫支度由)。愿主长寿(阳雒僧鳞),子孙昌炽(莫稚角存)。作品主要是赞颂汉王朝的统治合乎天意,表示厚赐礼遇的感激之情。益州刺史朱辅在给皇帝的奏疏上说:“今遣从事史李陵与(田)恭护送诣阙,并上其乐诗。”据此可知吏译所指,他们确曾陪伴白狼王唐菆晋京谒见,因有是作。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仁钦道尔吉]关于《江格尔》的形成与发展
下一条: ·[陈作宏]突厥语民族神鹰母题的文化特色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刘吉平]西汉水流域崇鸟习俗的生成与演变·[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
·[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
·[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
·[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