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生物传统知识保护应跨入惠益分享阶段
——访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首席科学家薛达元教授
  作者:记者 钱丽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5-01 | 点击数:7656
 

 
  近年来,传统知识保护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所长薛达元教授作为政府专家,近年来参加了相关的国际性谈判会议20多次,目前,在科技部支撑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环境保护部项目——全国物种资源调查以及教育部的985项目等项目中,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也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国生物传统知识保护的相关内容,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薛达元教授。

  记者:和生物相关的“传统知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薛达元: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的相关规定, 对“传统知识”可理解为: 第一是来自土著和地方社区, 第二是体现传统生活方式而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相关。基于我们研究团队过去几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量进行传统知识调查、整理和编目的工作基础根据属性和用途,对传统知识进行了系统分类, 将其划分为以下 5个主要类型。

  一是传统利用农业生物及遗传资源的知识。这类传统知识是指当地社区和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驯化家养动物品种资源、栽培植物和其他生物资源所积累和创造的知识。这包括当地民族、社区和家族千百年来选育、培育和应用农作物、林木、花卉等植物及其品种资源的知识, 以及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品种资源驯化和繁育优良家畜、家禽、鱼类、宠物等动物及其品种资源的知识等。比如侗族黏性很强的“香米稻”、哈尼族种植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水稻品种等。

  二是传统利用药用生物资源的知识。中医药是中国最典型的传统知识,还有大量的民族医药, 如藏药、苗药、侗药、彝药、傣药等,这些都是经过数千年实践的知识结晶。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草药虽然没有系统的医药理论但也是医药知识的累积。传统医药知识包括传统医药理论知识、药用生物资源(如数量众多的传统药材物种资源)、传统药材加工炮制技术、传统药材栽培和养殖知识、传统医学方剂 (如古籍中记载的医方)、传统诊疗技术等。

  三是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技术创新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这类传统知识主要指民族和社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实用技术,包括传统的生态农业技术和生物资源加工技术, 如立体种植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多种植物或多种品种混合种植防治病虫害;稻田养鱼、家庭沼气等综合利用;生物发酵、酿造等食品加工传统技术与创新;纺织技术及利用植物天然色素的民间扎染技术等。

  四是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传统文化与习俗。这类传统知识包括体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民间艺术、文学作品、工艺品、绘画等;传统宗教文化, 如民族图腾、宗教习俗和神山、神林、风水地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环境保护意识等等。

  五是传统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特定地区所生产的特色原产产品标志,其产品的特定质量、声誉或其他特征在本质上取决于其产地。而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指某特定地区的生物资源产品, 这些产品体现了该特定区域的特有生物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特征,融入了传统品种资源、传统栽培技术、传统加工技术、传统销售和食用文化等多种传统知识。例如云南普洱茶集生物资源、加工技术和茶马文化等为一体,是当地民族长期创造和积累的传统知识总和。

  记者:您进行传统知识保护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目前的研究成果如何?

  薛达元:1992年缔结、 1993年底生效的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主要有三个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和公平公正地分享由于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是传统知识的重要提供国,尤其在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传统知识相当丰富。然而,由于相关领域条约规定的匮乏,我国的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直未能很好地获得这种传统知识所带来的惠益,这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比如,我国一些民族医药的偏方被国内外一些制药企业获取,进行药品生产、销售,但很少有企业会将获取这种传统知识得到的惠益和当地的少数民族分享。我期望能够通过我的研究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争取到更多这方面的利益。

  目前,我们开展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但还处于一个初步的研究阶段,我们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深入民族地区基层,对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进行调查、整理和编目的工作。目前已经完成了侗族、羌族、土家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调查、整理及编目工作。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成其余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调查、整理和编目工作,并最终建立一个相关的数据库。一则可以记录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知识,更好地加以传承,二则,可以为我国在国际上涉及传统知识的法律纠纷案件提供有力的证据。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去年,欧洲专利局取消了我国薄荷、穿心莲的专利,原因是印度方面认为根据印度与欧洲专利局签订的一项协议,这两种药材是印度的传统知识,不能申请专利。但事实上,这两种药材在我国使用的时间更早,只不过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并与国际上一些机构签订类似的协议。完成这一项研究工作可能还需要10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4月1日

上一条: ·冯骥才委员:文化不能产业化 文化的事交给文化人做
下一条: ·叶舒宪: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
   相关链接
·[Chiara Bortolotto]“允许商业化但不能过度商业化”:不同遗产理性带来的规范难题·[巴莫曲布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1年会·[户晓辉]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逻辑进程
·[李涛]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新论·[周林]加快制订“民间文艺”版权条例
·潘鲁生:加强民间文艺知识产权保护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张西昌]民间艺人的身份归属与知识权益
·[刘金龙 张明慧 张仁化]彝族生计、文化与林业传统知识:以云南省南华县为例·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户晓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践范式·专家:二十四节气在生活中“活着”用着才是真正保护
·全面深入推进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中国古代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自然学
·[周林]破解民间文艺版权立法困局·[周林]民间文艺呼唤法律保护
·非遗的知识产权之惑·“中国史诗传播要找到利益平衡点”
·[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衔接的几个问题·[施爱东]隔断保护 自缚手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