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与变迁
——对四个汉族社区的民族志研究的总结[1]
  作者:杨利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08 | 点击数:28806
 

  五、现代口承神话的讲述场合与听众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一般在怎样的场合下讲述神话?是什么样的听众在听神话?他们对于神话的传承与变迁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同少数民族中的情形相似:在汉民族中,现代口承神话的讲述场合有时是庄重、肃穆的信仰仪式,例如庙会,在那种氛围中讲述者对于神话的真实性更倾向于信以为真,神话也更常体现出神圣性的特点;但是神话也可以在随意、轻松的场合下讲述和演唱,有时甚至是在娱乐、戏谑的情境中被讲述。比如在陕西安康伏羲山、女娲山区民间的结婚和丧葬场合中,至今依然存在着“斗歌”、“谝故事”的习俗,这些歌谣和故事有很多涉及到伏羲、女娲的神话,这些演述场合为当地民众记忆神话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和记忆的框架。此外,神话讲述发生的场合还主要集中在过年过节时间和田间地头(李红武文)。而在重庆市司鼔村,魏大爷看着连天的大雨,小时候听父亲讲过的大禹治水神话便跃入脑海,于是他就为前来采录民间故事的工作人员讲述了有关的故事(张霞文)。在河南省淮阳县,神话的讲述场合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显著的变化:1930年代,人祖神话的演述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以“讲古典儿”的方式随时随地发生:田间地头、一家人的饭桌上、夜晚的空闲时间、女人哄孩子的时候、赶庙会的路上、庙会上……;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虽然依旧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并传承人祖神话,但是公开演述的方式受到禁止,神话从社区公共生活中隐退,主要在家庭或家族、亲戚朋友或邻里等日常生活中的私人交际场合传唱,甚至完全在个人生活中消失;而随着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兄妹婚神话获得了更为开放和广阔的演述和传承空间,人们讲述人祖神话时不再遮遮掩掩、担惊受怕,在家庭或家族内、私人交际场合、庙会等集会场合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场合等,都可以自发讲述或应采访者的要求进行讲述。(仝云丽文)

  神话传统的消极承载者与普通人一道,构成了现代口承神话讲述事件的听众主体。有时那些神话传统的积极承载者也会成为听众的一员,不过他们在讲述过程中往往会积极插话,甚至主动抢过话头,从而使整个神话讲述事件呈现出更加流动多变的特点。另外,不消说,民族志工作者往往构成了听众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景。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与神话传统的听众的构成有直接关系。无论听众的构成怎样,他们的在场和对讲述者的品评,会直接影响神话的表演和最终的文本构成。笔者对于淮阳人祖庙上的两次神话讲述事件的描述,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41]张霞在对司鼓村的研究中也发现:出色的讲述者一般对表演空间的情境都十分敏感,处于与听众和研究者的不断互动之中;听众的存在使故事的功能实现成为可能,他们引发讲述者的表演欲望,影响着表演者的表演内容和表达方式。固定听众群的存在还影响到一个出色的讲述者的自信和自尊。研究者的存在则可能影响到讲述者的表演策略,刺激讲述者的表演欲望;研究者的意向和提问往往介入讲述人的表演,甚至重构故事的讲述。实际上,在现实的表演空间中,往往存在讲述者、听众的角色互动和互换。如果是几个实力相当的讲述者在一起,有时候很难截然分清谁是讲述者,谁是听众。研究者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介入有时候也会对故事的最终面貌产生很大的作用(张霞文)。

  六、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播方式

  现代口承神话主要依赖哪些方式得以传播?

  长期以来,神话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主要是以口头语言为媒介、以口耳相传为传播方式的。本课题研究的研究发现:这一方式中依然是现代口承神话的主要传播方式:在我们所考察的汉民族社区中,人们依然主要依赖口头语言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从而实现神话的文本化(从大脑中的神话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口头文本)以及神话传统的传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汉民族社区中,神话的传播方式正日益多样化。李红武的个案研究发现:尽管口耳相传一直是口承叙事传承的主流——他从老人那里获得的故事占总数的63%左右——,但是,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出现,即书面传承和电子传媒传承在口承叙事传承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约占到总数的37%。他进而预测:随着乡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将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媒体在传承神话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红武文)。仝云丽在淮阳的个案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一方面,长期以来,口耳相传是口承神话的主要传承方式,人们通常以诵唱祝歌、经歌或讲述散文体的神话等形式,面对面地交流人祖的知识与信仰;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电脑等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为口承神话提供了更为快捷、辐射范围更广的传播方式,尤其是庙会期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中老年人都可以从电视中便捷地获知地方政府和媒体所大力宣传的地方掌故和人祖神话,这些知识反过来影响着他们对人祖神话的接受和传承。媒体对太昊陵和人祖伏羲进行的大规模宣传不仅传递着地方性知识,也增强了人们的地方认同(仝云丽文)。这些个案研究的结果在笔者2009年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级本科生的那次随机调查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面对“你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比如读书、观看电影电视、听广播、听老师讲课、听长辈或朋友讲述、听导游讲述、网络浏览等)了解到神话的?”的问题,40名参与调查的“80后”大学生,全都做出了多种选择,认为自己了解神话的途径是多样化的,其中选择 “读书”方式的占总数的97.5%(39人);“听老师讲课”方式的占85%(34人);“观看电影电视”方式的占72.5%的人(29人);“听长辈或朋友讲述”的占67.5%(27人);“听导游讲述”的占32.5%(13人);“听广播”的有2人;另有2人选择了“网络浏览”方式。2010年的调查结果与此基本一致:在参与调查的103名中国学生中,选择“读书”方式的约占总数的96%(99人);“听老师讲课”方式的约占93%(96人);“观看电影电视”方式的约占82%的人(84人);“听长辈或朋友讲述”的约占73%(75人);“听导游讲述”的占41%(42人);“网络浏览”方式的约占40%(37人);“听广播”方式的约占3%(3人),另有13人选择了“其他方式”。很显然,在这些“80后”的大学生中,神话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书面阅读与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包括教师授课、长辈或朋友讲述、导游讲述等)无疑是这些当代大学生了解神话的最主要的两条途径,而观看电影电视则成为他们知晓神话传统的第三种主要方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吕微]神话信仰─叙事是人的本原的存在
下一条: ·[刘锡诚]天坛传说:圣与俗的统一
   相关链接
·[刘明菊]民间香社社头活动与承继之民族志研究·[杨利慧]《民间笑话的民族志研究:以万荣笑话为例》序
·王旭:《民间笑话的民族志研究:以万荣笑话为例》·[陈景娥]社会转型中的民歌传承与变迁
·[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积极构建“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毕雪飞]日本早期城市化中的年中行事传承与变迁·[贾蔓]城镇化进程中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总论·[呂微]神話信仰-敘事是人的本原的存在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再版后记·楊利慧等:《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繁体字版)
·[张多]“朝向当下”的神话学实践·[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孙亮亮 董立]藏彝走廊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与变迁研究·何彬:《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志研究——汉族的葬仪、死后祭祀与墓地》
·海外民族志研究与文化间性·[李文杰]中国饮茶习俗在西亚民间的传承与变迁
·[罗安平]凉山火把节:传承与变迁·美国社会民族志研究工作坊(2012)通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