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李继群 和红灿]滇东南的“白倮”与荞
  作者:李继群 和红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05 | 点击数:16084
 

  (三)荞菜节的变迁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多次听到村民说:荞菜节是我们最热闹的节日!尽管白倮一年中还有其他的节日活动,但他们都把荞菜节视同过大年,是祭祀祖先,娱神娱人的盛大民族节日。通过笔者亲历的荞菜节,可以看出荞菜节反映了白倮的生产生活,也阐释出白倮与“荞”的重要关系:荞种帮助白倮度过了荒月,荞曾经是白倮重要的口粮。尽管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变,白倮依然在以热闹的节日方式记忆着祖先的生活。当然,荞菜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改变。

  第一,荞菜节在白倮心目中的位置已经发生了改变。荞菜节是白倮的标志性节日,“最热闹的节日”首先应该体现在全员的参与,但时至今日,节日更多是留给女人、老人和孩子。长期在外打王的男人只能在春节期间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农历四月不是他们的假期。甚至在家的女人,也没能把心思完全地放在节日上,很多人都到附近的汉族村子里帮人栽烤烟。大家都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节日。

  第二,荞菜节的活动明显简化。荞菜节是祭祀祖先,娱神娱人的节日。在笔者亲历的荞菜节中,严肃认真地祭祀祖先的过程没有省略,家里的女人准备祭品,主持祭祀的老人仍然穿梭在村落的家家户户。但是娱神娱人的活动已经发生变化:年轻人稀稀落落地跳舞,老人蜷缩在家里。尽管视察工作的政府领导又激起了村民的热情,笔者也因此深刻体会到属于白倮人的热闹与快乐。但是所谓男女老少换上美丽的民族服装、倾村而出、通宵达旦地狂欢的场面似乎正成为白倮人的一种记忆。

 

* 作者简介:李继群,女,现供职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的研究与教学;和红灿,男,现供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西南民族文化研究。

[1] 据《麻栗坡县民族志》载: “倮倮支系,历史上县内有白倮、汉保、花倮、砍头倮、长毛倮等八种,今只有白倮、花倮、普标倮三种存在,新寨乡的新寨、城寨两村为白倮……花倮,居住在今董干镇的马崩、永利和者挖自然村。”所以本研究所涉及的应该是白倮。但在调查中,多位村民强调,他们应该是“花倮”,因为他们有蜡染的手艺,能在棉布上“点花”,他们的衣裳是“花衣裳”。

[2] 转引自刘之凤《寻访高原部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3] 榔树:榆科.(culmus parvifoli jacq),高大落叶乔木。

[4] 祖辈传下来的各种传统的规矩和风俗,村里人概括为“礼行”。

[5] 白倮日常吃饭时很少吃油膩的东西,通常煮东西只用清水,不放盐和油等。

[6] 村民把类似的祭祀活动都称为“磨鬼”和“献饭”。

[7] 白倮一年有不同的节日,其中农历六月的“六郎节”是要染红饭的,染红饭用的植物与染黄饭的不同,据说不用上山而在河边就能找到,但两种植物都称为“夯饭”。“多饭…可以多次使用, 自己家里没有就到别人家去要已经熬过水的“夯饭”,拿回去再继续煮。

            (赵秀华 扫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2011-01-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余未人]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
下一条: ·西安剪纸现状调查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