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田野报告

首页民俗学文库田野报告

[李继群 和红灿]滇东南的“白倮”与荞
  作者:李继群 和红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4-05 | 点击数:15095
 

  城寨拥有大片的田地,没有使白倮的生活富足,但是,城寨大片的林地却使白倮的生活纯净自然。2004年,城寨有林地约五六百亩,这个数字又高于新寨乡的其他村落。入村的道路就掩映在一片千年古林中,其中包括国家保护树种一一榔树[3]。村落背靠着山,山间树木葱郁,这是风水林。城寨的白倮还保护了村落周围的松树、柏树等,再加上村民自栽了竹子,村落掩映在一片绿色中。万物有灵的信仰规束了村民的行为,并使他们形成了生态保护观念。

 

图2 2003年外出打工人户比例图  

  二、荞菜节

  白倮在不同季节里都有自己的节日,但是他们最为强调、最为隆重的就是农历四月第一个龙曰的“荞菜节”。荞菜节在当地又叫“过荞年”,白倮把荞菜节视同过大年。白倮种植玉米、水稻、小米、棉花等作物,但为什么他们荞菜节作为白倮代表性的重要节日?这是笔者的第一个关注点。

  (一)荞菜节的来历

  白倮有一段村里人都熟知的“古歌”,详细地叙述了白倮与荞的重要关系。

  白倮是从天上搬下来的,人间生活的各种物品、各种“礼行”[4] 都是从天上带下来的,所以一直以来白倮的生活就如早年在天上时一般丰裕。不知到了哪年哪月,在二三月天千的季节里,白倮的村落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由于白倮的房屋都是木头盖的,而且非常密集,所以大火很快吞没了白倮寨子。大火熄灭后,大家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东西,粮食更是早巳化为灰烬。在大家悲伤、茫然于以后生活的时候,突然有人在地上发现了一只倒扣的碗,翻开一看,碗下是一小把荞子。在找不到其他种子的情况下,白倮撒下了荞子,并且精心照料,这些荞子出苗后见风就长,很快在四月五就获得了丰收。人们就用这些成熟的荞子做种,继续栽种。一小把荞子使白倮度过了难关。

  到第二年的四月间,是新一轮的荞种植后开花之时,看到地里灿烂的荞菜花,寨子里的老人合计着说:其他族的人都有各种吃的,我们只有苦苦的荞子,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是苦苦的,让我们快快乐乐的来过日子。于是大家决定在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曰过荞菜节。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记住是荞让白倮度过了难关,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白倮人对以后甜蜜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二)荞菜节亲历

  笔者子2005年5月参加了城寨白倮的荞菜节,亲眼目睹了村民过节的情景:

  2005年5月8曰, “白倮人”的荞菜节终于到了。这是一个阴雨的日子,也是村里赶街的日子。笔者在村中游走,看到的多是女人、老人和孩子。而男人,特别是青年男子,大多已经在春节以后就离家到广东等地打工去了,有些留下的,只等着家里栽秧,只等着再给包谷薅草就要出门。

  村里的老人说荞莱节一定要吃荞菜。农历二月间种下荞子,四月时荞花灿烂,大家把荞菜花摘下,用油汤[5]煮,再放上自己做的豆豉,辣椒,汤煮好后呈现鲜黄的颜色。现在已经没有人吃荞菜了,但是将糯米饭染黄进行磨鬼和献饭[6]还是必需的。

  糯米昨晚就泡好了,早上捞起来沥水。染饭用的是一种野生植物,村民称为“夯饭”[7],据说这种植物农历三月开花,村民从山上挖回来晒干, 留到荞菜节染糯米饭。晒干的“夯饭”被放入锅中,加上水煮,几分钟水就呈现了黄色,一大锅黄澄澄的水被舀起来放入大盆里,随后就把正在沥水的糯米泡进去。大概20分钟以后白色的糯米已略显出黄色。这时又将糯米沥了水放进甑子里蒸。蒸熟了就是黄黄的、松软的糯米饭。黄糯米饭被倒进簸箕里,并用手将其弄成簸箕大小的圆饼状,等着摆凉以后磨鬼。

  荞菜节的重要仪式就是磨鬼。当日的磨鬼不是人人都能进行的,因为磨鬼时要吟念的内容不是人人都能复述,村子里只有几位老人能够担此重任,于是这几位老人忙得不亦乐乎,家家都在等着。

  磨鬼在屋里屋外进行,屋内又有两个地点。磨鬼的老人还没到来之前,家里人已经用几根竹篾交错搭置,做成20厘米见方的篾板。

  老人一家家地跑,终于来了。他的腰间挂着一把带鞘的砍刀,同时还带来了两块骨头,一块是猪牙巴骨,一块是羊头骨。主人家招待他在外屋招待客人的火塘边坐下,然后进里屋,在自家人生活的火塘边,即祖先的灵位前摆放好磨鬼用的食品, 已经染黄了的两簸箕糯米饭,上盖着小块芭蕉叶,还有肉和豆腐之类的小菜,还专门放上了一碗酒。随后还拿出一张芭蕉叶,上面放上小块染好的黄饭,将其递给了老人。老人看一切已经妥当,于是开始。

  老人把带来的两块骨头放在食品的一边, 同时拔出了挂在腰间的砍刀,拿在手上, 同时还拿着主人准备好的竹篾,以及粘有黄饭的芭蕉叶,站起来,然后开始吟念。吟念的内容基本如下:

  “我们的祖先从昆仑山下来,往文山等地走,路上遇到了各种的人。有的人心不好,与其他人发生了冲突,被人杀死了,死在哪里也不知道,猪跑来了,拱来拱去才拱着尸体;放牛的人来了,牛舔着舔着,舔着了血迹,这样才找到了死去的人。这样的人,你们不要缠着我们,我们送竹筏给你们,并且包了午饭给你们,你们用竹篾搭桥走,带着午饭走,不要来找我们了……”

  念毕,老人拿着竹篾走下木楼,把竹篾放在了家门口的野草上。这是专门献给凶死在外面的祖先的。老人回屋,拿起原来放在糯米饭上的芭蕉叶, 同时用筷子夹了几团糯米饭放在芭蕉叶上,同时还把各种小菜都夹了点,与糯米饭和在一起。然后又拿起自己带来的两块骨头和砍刀,来到了屋外。他并没有下楼,把-E蕉叶包好的糯米饭等东西都放在了屋门口,他喊家里的小孩出来,在门口把糯米饭吃干净。这些同样是送给凶死的人的,这些东西再也不准进屋门了。

  负责磨鬼的老人再走进门,坐在里屋的火塘边开始吟念,基本内容如下:

  “我们要记住梅汤的情义,我们现在有吃有住,希望年年都是这样,我们的粮食也会有好的收获……”

  念完后,拿了一点染黄的饭放在灶上的竹篾上、锅上和火塘上,然后把祭品摆在靠边的地方,所有的活动结束。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餐!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2011-01-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余未人]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
下一条: ·西安剪纸现状调查
   相关链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
·[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曲木铁西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