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民俗:
燃 PK 禁 私放宜变公放
为了听个响声,年复一年地死人、伤人、着大火,到底值得不值得?央视大楼烧过了,沈阳第一高楼接着烧,福州千年古寺接着烧,只要烟花爆竹继续燃放下去,谁也不敢担保大火不烧到自己头上。俗话说: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无论你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也会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燃放者和数以百万吨计的烟花爆竹,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安全。
北京市可以考虑把私放变为公放。香港多年来搞新春烟花汇演,效果一直不错,北京可以考虑效仿。
———韩林合(北京大学教授)
宜疏不宜堵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民俗,不是简单地限制就能解决。1993年,北京也曾颁布过法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仅仅过了12年,北京市又放开了烟花爆竹燃放。2005年,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式确定北京市烟花爆竹由“禁止燃放”改为“限制燃放”。
当时要求解禁的群众呼声越来越强,而每年在禁放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收效却甚微。这种明禁暗放的尴尬状况不但增加了法律执行成本,也让法律的严肃性打了折扣。长远看,不能“因噎废食”。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
政府引导博弈
西班牙斗牛每年都会有人被踩踏受伤,动物保护组织也极力反对这种杀牛行为。但由于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文化和民族传统,所以一直保留下来。所以代表文化心理的民俗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娱乐方式就能引导的,作为春节符号的烟花爆竹也是如此。
完全放开与全面禁止恐怕都无法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需要双方博弈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政府可以进行协调引导,鼓励企业通过高科技开发更安全环保的烟花产品,同时对生产危险、污染的烟花企业坚决取缔。
春节的民俗有很多,有一些随着社会变迁逐渐淡化了,唯独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民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面对这样有着独特生命力的民俗,城市管理者应有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宽容。
——尹文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2011-02-17 1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