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王学艳]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学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4 | 点击数:7368
 
1.5 对国外少数民族文献研究缺乏深入探讨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外收藏有不少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民族研究的蓬勃开展,国外对中国民族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深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成果,其独特的视角、理论、方法、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田野调查实践很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利用。其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编制目录。在信息社会,目录被认为是人们控制文献、传递文献信息的最好办法。然而目前查到的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专题研究的论文非常有限,有崔莲的《日本出版的中国民族文献目录概述》、《外文民族文献目录研究》;包和平的《国外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概况》、《国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时代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把外国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外文目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当务之急是要编制高水平的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其中包括汉文、民族文字和外文多文种混合目录。编制外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比编制汉文少数民族文献目录或民族文字文献目录难度要大得多。首先要过文字关;其次要疏通收集资料渠道;第三要有一批既熟练掌握外语又具有民族学科、目录学专业知识,且热心于目录工作的一批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第四要获得社会对目录工作价值的认同;第五要解决经费问题等等。
 
2 民族文献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2.1 加强民族文献的理论研究
如前文所述,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大多数还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对经验的总结上,蜻蜓点水似的研究、重复的低水平研究占据了论文数量的大部分。在检索到的文章中探讨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建设的文章非常有限,民族文献研究者的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要完善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就要求研究者不断加强民族学和文献学的理论修养,加强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消化和吸收,同时结合我国民族文献的基础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文献学理论体系。
2.2 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民族文献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所以,研究者必须注重调查法。研究者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直接考察了解当地民族文献工作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所研究课题的需要,采用问答、问卷、观察、体验、统计、抽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同时,还要运用历史研究法。民族文献研究之所以较一般文献学研究更复杂,就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民族特有的文献往往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因此,研究民族文献不能仅着眼于现实,而且还要研究其历史。历史研究法是民族文献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比较法也是民族文献研究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各民族均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各民族文献都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采用比较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各民族文献的特点,鉴别优劣,以便更好地加以继承和创新。最后我们还应运用系统研究法。民族文献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研究,涉及众多学科,诸如文献学、民族学、信息科学等。应用系统研究方法,采用以民族文献研究为中心的多学科横向联合攻关,是研究民族文献行之有效的一种现代研究方法。
2.3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民族文献研究队伍
要使民族文献研究充分发挥其功能,达到现代水平,关键在于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文献专家队伍。由于民族文献的多语种性,决定了研究队伍的多民族性。就专职民族文献研究队伍而言,首先要熟练掌握一门民族语言,能够从事某一民族文字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对民族文献各个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都应当了解;还要在民族文献学的某个领域或某一方面、某个学科有较深的造诣。只有由这些专家组成的民族文献研究队伍,才能创造出深层次的民族文献研究成果。
除了专职民族文献研究队伍外,我们还要吸收一批头脑灵、能力强、素质好、精通外语和网络技术的青年充实到研究队伍中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民族文献研究的扶持力度,通过科研立项等方式,由专家带出一批又一批民族文献研究的新兴科研力量,来壮大研究队伍,促进民族文献研究深入开展。
可以说,民族文献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民族文献研究理论水平较为成熟,研究队伍初步形成,受国内外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从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广阔。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注意扬长避短,吸收前人成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增强民族文献研究的开放性,唯有如此,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王学艳.我国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情报资料工作,2007(4):79-81,85
[2]王学艳.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23-124
[3]吕桂珍.民族文献研究述评.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8-33,83
(本文原载《情报资料工作》2009年05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韩雷]文艺民俗学的困境及出路
下一条: ·[李祥林]民俗学与中国戏曲研究
   相关链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郑新胜]关于民俗审美问题研究的思考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修斌 崔金铭]琉球首里城龙柱朝向问题述论·[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CFS会务║就会员会籍管理问题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
·[张盼盼]以非遗为中心的瓶窑老街景区开发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屈武]基诺族大鼓舞的传承困境与对策建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