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王学艳]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学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4 | 点击数:7674
 

 

内容提要:文章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队伍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族文献研究;问题;对策

在我国,民族文献研究伴随民族文献事业的不断发展,正逐步繁荣起来。尤其近十几年一批致力于民族文献研究的专家、学者,运用文献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族文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民族文献产生、发展、开发与利用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研究、民族古籍研究、民族文献数字化研究、民族文献目录学研究等重点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客观评价民族文献研究的现状,笔者对我国民族文献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探讨。
 
1 民族文献研究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于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民族文献研究底子薄、起步晚,现仍明显滞后于文献学和民族研究的其他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于民族文献研究中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
1.1 民族文献研究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基本理论
从总体上看,民族文献理论研究水平不高,在研究的内容上倾向于政策研究、经验总结和现状调查,侧重于对民族文献资源的阐释。对研究论文的分析表明,在所有研究中总论类文章较多,民族文献基本理论方面的文章数量较少,而且缺乏突破性和建树性。具体来讲,对民族文献概念的界定与划分标准有待于深入地探讨。关于“民族文献”这一概念的使用与界定目前较为混乱,出现了“少数民族文献”、“中国民族文献”、“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等多种称谓。实际上除个别概念的内涵是指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文献外,其余的含义则均指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这就造成了“民族文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从而给民族文献研究的深入开展和民族文献学的界定带来了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对民族文献的内涵、外延及其划分当做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使之内涵与外延相一致、称谓相统一,有一个较固定的科学的公认的界定,以利于今后民族文献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
1.2 研究方法有待突破
方法(Methodology)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程序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方式、手段的通论。研究(Research)是指人们有意识地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和概括事实,以便揭露事物本质,发现支配事物规律的一个认识和改造过程。在通常意义上,研究即指科学研究,规范意义上的研究必然与运用科学方法有关。通过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和主题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的定性的描述性方法,定量研究占比例很小。而且,定性研究的概括性、抽象性较差。另外定量研究主要采取描述统计法,没有真正解决所研究的问题。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民族文献研究由于其显著的跨文化性、语言、地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要迅速产生有相当深度的研究成果的确不容易。因此,今后我国的民族文献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以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为目标,从方法论的角度很好地控制和把握民族文献研究的内容,因为一个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失去了独特性,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也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族文献研究中的各种问题,彻底改变以往偏重于现象描述、套用别的学科理论来阐述民族文献理论的状况。
现在对民族文献的研究虽然多了起来,但多数学院式的研究不适合中国民族文献的基础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纵观国内外,凡是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研究者都有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研究的经历。民族文献的研究更应如此。研究者应该走出书斋,对民族文献资源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民族文献研究掷地有声。
1.3 亟须一支民族文献研究的专业队伍
笔者在《我国民族文献研究的统计分析》论文中,对民族文献研究著者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994年至2005年12年间共有207人发表了民族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整个研究队伍看起来不小,但仔细研究发现,仅有1篇论文发表的著者人数达186人之多,平均每年都有论文发表的著者仅有1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稳定的著者群体,并且长期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著者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科研成果发表。如果一个从事民族文献研究的学者在十年中只有1篇相关文章发表,我们很难断定他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就在民族文献方面。整个少数民族文献的研究队伍是极其不稳定的,这就要求加强整个学科的队伍建设,尽快形成稳定的、成熟的著者群体,以利于民族文献研究的开展。
1.4 研究方法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欠佳
表现在文献的引用方面(相关数据见《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在引文数量上,论文的平均引文量均低于国内外科学论文的平均引文率,零次引用率偏高,有引率远远低于其他研究领域的引文比率。在引文类型上,引用期刊和图书较多,对会议论文、研究报告、网络资源等引用较少。在引文语种方面,外文文献基本没有涉及。这种情况说明,民族文献研究起步较晚,是该领域文献引用不足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上述状况反映了民族文献研究人员习惯于引证定型的成熟理论,注重权威的观点和专家定论,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吸收能力较差,不善于对新观点、新见解进行争鸣,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民族文献研究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韩雷]文艺民俗学的困境及出路
下一条: ·[李祥林]民俗学与中国戏曲研究
   相关链接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文忠祥]“赋魅”自然: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问题思考·[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
·[马兰]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空间对“地方”的再造问题·[李楠]“史诗文本”:概念嬗变与问题阐释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郑新胜]关于民俗审美问题研究的思考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修斌 崔金铭]琉球首里城龙柱朝向问题述论·[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林继富]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本方向与问题导向
·[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