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杨成志前后耗时一年零八个月,独闯罗罗山地,靠双脚踏开一片世人未知的混沌之地。他千里走单骑,经滇南迤东、川滇交界的巴布凉山、昆明、河口和安南,走访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花苗和青苗、白族、傣族等族群,囊中取物般摘得大批彝族语言、文字经典、民情风俗的一手资料。归来后,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子,以“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专号发表一鸣惊人,如发聩之声,穿云裂石。云南巧家县各界称赞他的勇敢冒险之精神,坚忍不拔之宏志,可步张骞通西域,哥伦布获新大陆。
中国民族学创始人蔡元培,对杨成志这次开先河式的调查竖起大拇指,“尤为表示同情与鼓励”。他的这次西南民族考察,“颇得国内学术界之嘉奖”,如民族英雄般受追捧,被认为是中国人自己第一次使用人类学方法完成的民族族群识别。
“斯行不减路三千”,其时、其地、其果、其敢,都不容复制,在偶然与必然交织反复的历史巧合中,杨成志得以挣破了老辈书生闷声做学问的个人命运,成功站立于我们眼前,光芒穿越百年。
独擎大旗,搭建中国南派人类学支脉
中年 开宗立派
朴鲁耿介的汕尾民风,在20世纪前半页曾孕育过三位名人:国际知名的小提琴家马思聪、被尊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还有一位就是1934年代表中国学者出席伦敦第一届国际人类民族科学大会的杨成志。虽然在解放前被称为“汕尾三杰”,但相比马思聪和钟敬文的声名远播,杨成志的事迹却因年代久远,尘封雾淹,而不广为人知。
不难想象,当年站在世界讲坛上的杨成志,是怎样的踌躇满怀,他咽下胸中家国凌乱的屈辱,用法文大声宣讲著述,宣告中国人自己发现了自己领土上的稀有文明。那时的他,会不会数度哽咽?会不会饱含热泪?
杨成志不像五四时期许多家学丰厚的大师那样,他全靠刻苦勤奋走上当时的学术舞台。杨成志字“有竟”,1902年出生于广东汕尾一个贫苦的海员家庭,真名“成志”与字“有竟”相连,刚好是中国一句古谚“有志者事竟成”。杨成志前半生的轨迹,恰恰与此相佐。自幼苦读,少年成才,而立之年得以扬名。
钟敬文曾这样回忆杨成志早年的治学勤奋。“余与彼曾同任职于华南某中学,彼教历史,余教国文,所居亦同室。余性疏弛,夜或早眠,尝一觉醒来,见彼犹兀坐淡黄灯光下,挥笔为学生辑集参考文献,心窃恧然。”
历史中总不免有令人羡慕的巧合。1925年,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历史系的杨成志,在学校聆听了孙中山最后离开广州北上前的演讲《青年当立大志》,并被同学们推举为记录员,全文速记后发表在《南大青年》上。就在那次演讲中,孙中山的一句“学生要立大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冥冥中被杨成志用力记在了笔端,成为他一生立志修身的标准。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开疆辟土的洪流之中- 新一辈的中国读书人,正力图在传统学术之外开拓新的学术版图。在傅斯年、顾颉刚“到民间去”的口号下,一批当时的知识分子投身“民俗学运动”,走向民间,发现和研究民间文学、民间文化,发觉民众的重要性,这一股潜流,暗合了当年许多大知识分子不约而同的思想转向:顾颉刚投身民俗学、李济投身考古学……
杨成志应时而生,投身当时刚刚引入中国的人类学界,他弃做困守书斋、皓首穷经的老夫子,他弃做唯唯诺诺、为稻粱谋的弱书生。在岭大读书期间,他撰写《勿忘台湾》的小册子,振臂一呼,呼吁收回被日本占领的台湾岛。
历史就像一个万花筒。某些角度可能是杂乱的碎片,但一经翻转,就可能呈现绚丽的图案。得益于顾颉刚赏识,1928年杨成志进入大师云集的中大历史语言研究所,因一次西南考察功成名就。
很快,杨成志就被派往法国巴黎求学,四年后获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35年冬,学成归国的杨成志,即被委以重任,被任命为中山大学人类学部主任,创办人类学系,复办《民俗》刊物,恢复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此时的杨成志,重振因战乱颠沛四散的“民俗学运动”,搭起人类学在中国的南派分支,独擎大旗、声名鹊起。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1937年到1949年的十余年战乱里,杨成志从大学课堂走向山野,几乎是隐遁深山,如饥似渴探秘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随中大迁徙,他每到一地、深入一地、研究一地,仿佛遍地是宝,他都能点石成金、化废为宝。1937年,杨成志带中大与岭南大学师生联合到海南岛黎苗考察,收集文物,带回黎男、黎女到中大表演,弟子王兴瑞撰成20万字《海南岛黎人研究》,成为“研究黎族问题的重要著作”;1942年,杨成志带队前往海丰搜集古物,对粤东沿海史前渔民遗迹发掘考古,力破古籍所载赵佗来粤以前,“广东无文化,土人皆蛮族”的旧观念;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1944年,杨成志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考察印第安人部落,以中国学者的立场愤怒批评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被新墨西哥州一家英文报纸大幅报道……杨成志此时在学界可谓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这十余年里,杨成志和中山大学社科学者一道,活跃在西南山地岛国。此时的他豪情万丈:“民族学的研究是由‘脚’爬山开踏进来,却不是由‘手’抄录转贩出去。”而他偏重田野调查的治学方式,如前人种树,泽被后世,深远影响了中国人类学南派的发展。
意气风发的杨成志,根本无暇顾及和思虑政事变迁,以至于1949年国民党政府给他一张逃亡台湾的机票,被他当机立断卖掉。杨成志眼前,无比宽阔和明朗的是他未曾涉足的大陆腹地,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动人心魄,更能让他坚定地选择留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日报 2011-01-26 08:46: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