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這篇《被遺忘的民俗學家黃石》,至此本該結束,但內心總覺得還應該為黃石做些什麼,譬如:他是否過世了?他1940、50年代幹了些什麼?他1960年代居住的那間小屋如今還在嗎?
終於,我造訪了離開40年,從未回過去的元朗東頭村!以前,從我居住的北角去元朗,得要乘車,搭船,再乘車,最少也得花兩小時,如今?#123;自用車,30多里的路程,加上擠車,也用了四十多分鐘。40年的歷程,東頭村變成怎樣了?
那時候我們從九龍過來,先乘車穿過元朗市區,在近郊的大路下車,花三幾分鐘,迎著北風走過迂迴曲折的魚塘堤基路,就是村口那棵婆娑大樹,空氣中洋溢著樹葉的草青混和了魚塘飄過來的魚腥,到處是矮矮的小平房、木屋和鐵皮屋,我們居住的那排小平房前的大屋,是村裡最漂亮的房子……可是,今次回來,魚塘變了架著天橋的高速公路,魚塘上的堤基路不見了,再也聞不到東頭村那陣獨有的草青魚腥味。我們的車子就直接停到村口的那棵大樹下,要不是那棵大樹還在,恐怕我再也找不到東頭村了。然而走進村裡一看,呀,哪裡還有40年前的影子?到處都是兩層高,外牆鋪了漂亮紙皮石的新型村屋,密麻麻的把鄰近幾條小村拉在一起,原來村與村之間的間距和樹蔭泥路,全變成僅可容人通過的小小窄巷。我們住過的那排小平房呢?
我冒著隨時被狗咬的危險,在不停的狗吠聲中左穿右插,在窄窄的小巷中亂闖,從東頭村走到蔡屋村,問了一家又一家也不得要領。終於?#123;著40年前的記憶,選了一家自覺近似的按了門鈴。良久,出來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我道明來意,老天!他居然點頭稱是,開了鐵閘讓我進去,他邊走邊道:「那排小屋已荒廢多年,沒人居住了!」我們從大屋側的小路走到後院,一排三間小平房靜靜地躲在草叢樹間,雖然整個庭院荒廢多年,可幸還有個輪廊。我告訴年輕人,1967年我就住在那排屋裡,中國早期民俗學家黃石就是我的鄰居。年輕人一臉茫然,告訴我原屋主是他的外祖父,他是1980年代在外國出生的,這裡的人早已移民國外,而他也是因為放假才回來度假的,對以前的事一點也不清楚。
我與黃石或者黃華節的一段因緣,至此應該畫上句號!
──2005年除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大公报 2006-3-19 01: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