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杨宽]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
  作者:杨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7 | 点击数:33502
 


  我在青年时期曾从事古史传说和古代神话的探索,认为禹以前的古史传说都出于古代神话的演变,主张运用民俗学和神话学的研究方法,把许多古史传说还原为古代神话,从而开拓一个探讨古代神话的园地。我因此在1938年写成《中国上古史导论》一书,发表于1941年出版的《古史辨》第七册的上编中。我在这部小书中,初步把一系列的古史传说,分别还原为古代神话;把所有古代圣贤帝王的传说,分别还原为上天下土的神物,曾在结尾的一篇《综论》中指出:“古代神话的原形如何,及其历史背景如何,尚有待于吾人之深考,得暇拟别为《中国古神话研究》一书以细论之。”遗憾的是,我后来由于研究重点的转移,半个世纪以来没有着手写出这本书,但是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神话的探讨还是关心的;对于有关古神话的新史料的发现和考释,依然是十分重视的。

  1942年湖南长沙子弹库所发现的楚帛书,是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战国时代楚国的古文帛书,而且是迄今见到的唯一的“图”“文”并茂的有关创世神话的古文献。半个世纪以来中外不少学者对此作考释和研究,先后所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多到70种以上,真可以说极一时之盛,可是所有的探讨,看来还没有得其要领,因而尽管不少学者一次次对此作出种种推断,至今还没有得出学术界公认的结论。我认为,楚帛书四边所载的十二月神像中包含有四季神像,帛书中心的两篇配合神像的文章,讲到了“四时”(即四季)之神的创世神话及其对“四时”运行和天象灾异的调整作用,这是楚帛书的主旨所在,要求人们对“四时”之神加以崇拜和祭祀。

  楚帛书四边十二月神像中包含有四季神像

  楚帛书是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地方的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后来此书流人美国,一度寄存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rnl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旋经古董商出售,现存放在华盛顿的赛克勒美术馆(1he Arthur M.Sackler Gallery),成为该馆的“镇库之宝”。这是在一幅略近长方形(47×38.7厘米)的丝织物上,东、南、西、北四边环绕绘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的彩色神像,并附有“题记”,在四边所画神像的中心,写有两篇配合的文章,一篇是十三行,另一篇是八行,行款的排列相互颠倒。

  十二月神像的“题记”,载有十二月的月名和每月适宜的行事和禁忌,末尾载有每个月神的职司或主管的事。所有十二月名,和《尔雅·释天》所载基本相同:

  帛书和《尔雅》所载月名,字有不同的,读音都相同,该是音同通用。这十二个月名,是战国时代楚国常用的,例如《离骚》所说:“摄提贞于孟陬兮”,“孟陬”即指孟春正月。《尔雅》邢昺的疏,只说是“皆月之别名”,并说:“其事义皆未详通,故阙而不论。”清代学者郝懿行的《尔雅义疏》,依据字义所作的解说,都无确切依据,并不可信。从帛书所载每月“题记”看来,这十二个月名该来自十二月神之名。所有每月“题记”的末尾,都有三字用以指明这个月神的职掌或适宜的行事。值得注意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最后月份都载有这个月神的职司,如三月“秉司春”,六月“叔司夏”,九月“玄司秋”,十二月“*[荼+土]司冬”,而其他月份不同,只记有这个月神的主要执掌,如二月“女此武”,因为此月“可以出师”;又如四月“余取(娶)女”,因为此月可以“取(娶)女为邦□”。据此可知,十二月神像中,每季最后月份之神,既是主管此月之神,同时又是职司此季之神。秉、*[虘+又](且)、玄、*[荼+土](涂),该即职司春、夏、秋、冬四季之神。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7-09-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向志柱]古代通俗类书与《胡氏粹编》
下一条: ·[习五一]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
·[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
·[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
·[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
·[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林玲]炎帝神话的族源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