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岳天明 郝世亮]浅论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及其时代性挑战
——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
  作者:岳天明 郝世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28 | 点击数:12580
 
(三)性别角色要求与女性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挑战
虽然,在历史上,社会对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女性的角色定位于女儿、妻子、母亲、媳妇和家庭主妇等,(35)但必须承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她们的角色地位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当中的一部分除了担任以上角色外还成为了有知识、有职业、有收入的职业女性。她们的性别特征在传统的谦卑、体贴关心他人和温柔顺从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取心、自主性、自信心和自我表现等倾向性,这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然而,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的影响,她们的角色定位表现具有非常明显的双重性。生活在农村、牧区的新疆少数民族女性,受传统生产方式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其角色要求和价值定位依然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如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大多依然是男性在外放牧,女性在帐篷内担负做饭、洗衣、照顾孩子、照顾男人和挤牛奶、做奶酪等。每当家中有客人来,热情好客的哈萨克人,用丰盛的羊肉、奶茶、奶酒来招待客人。只是哈萨克成年男性的任务是坐在毡房中陪同客人喝酒、吃肉,而女性便要从开始忙到半夜,甚至通宵。她们负责给主人和客人递饭、端茶、倒酒。她们始终坐在靠门口的位置,不说一句话。当男主人和客人睡觉了,她们便踡曲在门边的位置睡觉。第二天早晨,她们在客人还未起床时,又早已烧好了奶茶,准备好了饭食。哈萨克族传统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女性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哈萨克族还有一传统习俗,当孩子长大娶亲后,长子及媳妇要与父母同住,负责照顾父母亲的生活,即使大儿媳受过较高学历教育,从结婚的那天起也要继承传统,从此在帐篷内回归女性的传统角色。以上的性别角色要求与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间也会形成时代性的挑战。
 
注释:
①岳天明:《论个人社会化的标准和目标》,《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②周颜玲、仉乃华、王金玲:《前景与挑战:当代中国的妇女学与妇女/性别社会学》,《浙江学刊》2008年第4期。
③顺便指出,在扬(Young)看来,边缘化着眼于那些被阻止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群体,它所关注的是所谓的“底层阶级”,它也是一种压迫形式之一。参阅[英]布赖恩·特纳著,李康译:《社会理论指南》(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19页。
④佟新:《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妇女研究论坛》2008年第3期。
⑤王金玲主编:《女性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序”第1页。
⑥贾春增主编:《民族社会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20-235页。
⑦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82页。
⑧时蓉华、刘毅:《中国民族心理学概论》,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62页。
⑨李小江等主编:《批评与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182页。
⑩[美]拉尔夫·林顿:《人格的文化背景:文化、社会与个体关系之研究》,于闵梅、陈学晶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8页。
(11)[美]戴维·波普洛:《社会学》(第十版),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7页。
(12)[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801页。
(13)(14)[美]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贾春增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63、47页。
(1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4页。
(16)[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301页。
(17)王金玲主编:《女性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18)L·达维逊著,程志民等译:《性别社会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333页。
(19)李晓霞:《试析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及行为模式的特点》,《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20)[法]埃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林宗锦、彭守义译,林耀华校,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66-467页。
(21)[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23页。
(22)[美]史蒂文·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刘北成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6页。
(23)王金玲:《从边缘走向主流:女性/性别社会学的发展(2001-2005)》,《浙江学刊》2006年第6期。
(24)[英]布赖恩·特纳:《社会理论指南》(第2版),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24页。
(25)(26)马元曦主编:《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9、29页。
(27)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4页。
(28)[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3页。
(29)王金玲主编:《女性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78-179页。
(30)[美]德尼·古莱:《残酷的选择:发展理念与伦理价值》,高铦、高戈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46页。
(31)李小江等主编:《批评与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第174页。
(32)这里的内容得到过新疆师范大学娜拉教授的赐教,谨表谢意!但文责自负。
(33)杜芳琴、王向贤主编:《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1987-2003)》,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475-476页。
(34)[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17-18页。
(35)姚维、马岳勇等著:《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心态民族地区发展研究》,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6页。
(本文原载《浙江学刊》2009年3期第200~20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林庆 李旭]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
下一条: ·[崔明德 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
·[刘雯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实践·[梁盼盼]桂北少数民族与食糯传统:文化象征中的食物、神性与历史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杨李贝贝]副文本中的文艺边疆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普泽南]1950年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电影放映述略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