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王传]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作者:王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6 | 点击数:19327
 

  然而后来史语所全部撤离广州,由于地域的限制以及后来傅斯年将工作的重心转向考古发掘等工作,因而对南部少数民族的调查工作就显得不足。相反,语史所及其后起机构却利用了这种地域优势,多次对南方少数民族作了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从中得到了大量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资料。如广西猖人调查、云南罗罗调查、广东北江猺人调查、西康罗罗及新疆民族调查、海南岛黎民调查、云南摆夷(傣族)调查、乳源猺人调查、贵州苗人调查等。此外还有岑家梧对滇黔各民族考察和研究,雷镜鎏对云南激江和贵州猺族的调查等。以上所列的调查研究成果或成专著,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先后发表,均能在深入实地展开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及其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状况作出比较详备的考察研究。这些成就,都为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西南民族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二,新学科研究范式的建立。

  杨成志认为中山大学的人类学研究始于语史所的建立,起初是从研究民俗学,”后来却与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会合起来了。“【45】早期的民俗学研究虽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到民众中”采风问俗“,通过田野调查实地搜罗材料,利用”现代研究学问最适当的方法“去研读材料。但是由于缺乏民族学、人类学专门的学科训练,使得他们对于占有的材料无法消化。尽管杨后来表示过对”人类学的测验“高明表示赞赏,但终因”我国向无人类学一科,实付缺如,无可纪“。【46】诚如当时的一位评论者所说:

  (民俗学运动的)倡导者多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们缺乏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眼光较为狭隘,其结果事实多而理论少,琐屑之材料多而能做比较研究者少……然自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观点看来,叙述技术亦嫌不足。故乏科学价值而言。【47】

  这一批评显然是中肯的,他指出的正是早期中国民族学发展的”软肋“——缺乏理论指导和必要的学科训练。

  不过,此时中国的民族学研究虽还有诸多的弊端,但由语史所同仁倡导的民族学研究范式却已逐渐形成。1932年朱希祖在《恢复民俗周刊的发刊词》中总结到:

  (民俗学研究)今后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纵的,从历史的记载上搜集材料;一是横的,从地理的分布上调查材料;再须协合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宗教学家、艺术家,以及民族心理学家等等,共同商定条理,着手搜集调查,研究整理……【48】

  原朱希祖之意。研究所同仁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之下,在材料上,注重传统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互相补充、印证;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这种独特治学方法自形成以后,便积极应用到实际研究领域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时至今日仍然为学界所称道、传承。影响久远。

  第三,新学术流派的诞生。

  1935年杨成志获得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开始长期围绕着现代民族学基础理论方法建设和培养专业研究生两个方面的工作,直至暮年,耕耘不已。

  在民族学理论和方法上,杨在全面继承了语史所时期民族学研究范式的同时,还在1936年首次将体质人类学、人体学、生物学、统计学综合运用到广东北江猺调查的过程中。【49】

  杨成志从事人类民族科学理论方法建设的同时,在教学上着重培养学生,引导其兴趣,在田野工作上分析实况和发现问题,作出客观的识别,教导学生民族学要由”‘脚’爬山开踏进来,却不要由‘手’抄录转贩出去!“【50】在十四年间(1936年至1949年)共招收培养了10位研究生,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现根据相关材料列出这些学生的姓名及相关信息如表2。

  正是在杨成志的影响之下,学生的学术视野不断得到拓展,在实际的研究中尤注意田野调查和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工具的借鉴。例如,史学部研究生江应梁在其拟定的《西南民族研究计划》中认为:由于古人对于西南民族一贯持有”一个错误的歧视心理“,”此种主观记载怎能据以作研究的立论“?除关于民族历史的演变部分以历史文献记载作主要资料,亲自访问作次要资料外,认为”向西南民族中作实际调查,实为研究本题之唯一方法“。同级研究生王兴瑞也认为其《海南岛黎人研究》”主要材料的来源,非依靠实际考察不可“,”最重要的是基本知识的准备,如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等都非有相当的修养不可“。二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都运用了体质人类学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体质构造“、”智力及文化“进行测定。【52】

  文科研究所历史学组和人类学组经过十几年培养了大批的史学和民族学、人类学专业人才,形成一支阵容强大的学术生力军,这些人中至今还仍在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贡献余热。1948年历史学研究所人类学组主任杨成志正是以该研究所关于”西南民族的调查和研究“的丰硕成果作为向教育部申请开设人类学系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准,从而成为国内较早开设人类学系的高等学校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2010-12-08

上一条: ·[辛允星]如何进行“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
下一条: ·[杨善华]田野调查中被访人叙述的意义诠释之前提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马小壹]关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僰人悬棺的田野调查报告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
·[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黄涛]语境理论视野下民俗志书写范式的适度革新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李扬主编:《走进田野——民俗文化调查札记》·[杨镕]国家级非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反思
·[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刘春艳]疫情下的田野调查:对民俗学研究方法的再反思·[许琳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马头村“网红庙宇”的田野调查报告
·[王秋萍 陈胜祥]民间信仰对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影响·[高健]神话王国的探寻者 ——李子贤神话研究评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