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辛允星]如何进行“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
  作者:辛允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4 | 点击数:17661
 


  由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编定的《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一书被译成汉文,对于中国人类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因为正如本书译序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人类学的当代发展使得人类学田野调查凸现其重要的时代意义,一些新的重大学术话题的研究和完成,都将依赖于当代人类学视野下研究者们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而从事田野工作就需要装备相应的“工具”,以更加便捷和深入地达到其工作目标,特别是在一个学科发展并不成熟的时期,此种“工具”的配备更显得格外重要。

  《人类学的询问与记录》是英国乃至欧洲人类学发展和田野工作之历史延续的见证,它最早于1874年出版,历经多次修订和完善在1951年出版了第六版,其涉及的田野工作调查内容之全面、具体方法之细致是其他同类书目很难相比的,称之为“田野工作的百科全书”实不为过。从本书的百余年编订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类学学科发展的深厚积淀,为展示这种丰厚性,对本书内容的编排结构进行归纳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途径(详见下表)。


  以上表格展示了西方人类学的传统支系划分和研究主题,体质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四大领域的划分格局已经初步表现出来,但从本书的结构布局看,社会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相关内容是其关注的核心,而体质人类学与考古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内容提要相对简略。同时,本书专门将社会人类学部分与物质文化部分作出区分,使之对人类学田野工作调查内容的总结显得更加全面和细致,前者从社会现象的基本领域划分入手陈列了各方面调查可能当覆盖的内容,后者则重点从人类日常生活可能关涉的器物(及技术)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陈述。两部分内容尽管在某些细节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复,但由于各自的分类标准和关注点各有侧重,本书的整体结构仍旧显得紧凑、清晰和条理,因此方便读者总体把握其篇章脉络。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明珂]游移于边缘、边界的田野
下一条: ·[王传]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相关链接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
·[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田逸凡]现代民俗问题格意识在中国的发生和应用性探讨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
·[李牧]现当代艺术的民俗学根源·[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周星]民俗语汇·地方性知识·本土人类学·[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
·[赵世瑜]唐传奇《柳毅传》的历史人类学解读·[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