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记忆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历史记忆

[吕建福]青海湖流域:吐谷浑人的开拓与传说
  作者:吕建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3 | 点击数:11324
 

唐代著名画家韩幹善于画马,多效仿青海骢。有诗赞曰:“开元好画手,多貌青海骢。”图为韩幹《牧马图》。资料图片

甘肃武威出土的表情丰富的吐谷浑彩绘武士木俑。资料图片

  魏晋时期,鲜卑人的一个分支吐谷浑人从蒙古草原入主青海湖流域。他们以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创造性地经营,不仅建立起维系数百年的草原汗国,还成功地经营了高原畜牧业,促进了青藏高原经济的繁荣发展。

  信威千里,迈向中华大一统

  青海湖流域在远古时期是羌人游牧之地,秦汉时期,匈奴、小月氏越过祁连山,深入湟水流域,开始与羌人在青海湖流域争逐。那时,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单元,二者之间政治联系不多,它们与中原政权之间也是分别发生一定的政治关系。比如,汉朝在塔里木盆地设置西域都护府,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带的河湟流域以及青海湖地区设置郡县等,但这些地方大多没有成为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也没有被联结成同一个政治体。

  值得提及的是,西汉著名将领赵充国曾经提出过从青海湖流域控制西域的战略设想。据《汉书》记载,赵充国晚年上疏称:“治湟峡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意思是说,从湟峡修桥可联通青海湖,由青海湖可以制衡西域,将政治影响扩大于千里之外。这是很具有政治远见的,后来汉朝的政策也确实是沿着这一思路发展的。西汉末年,王莽在青海湖流域设置西海郡。南北朝时吐谷浑汗国的建立,不仅实现了从青海湖流域控制西域的目的,而且直接将西域南道纳入自己的版图,将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南缘联结成一个政治共同体,完成了这两个地区的局部统一,既为后来吐蕃政权在更大范围内统一青藏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南缘奠定了基础,也为元朝在青藏高原建省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促使青藏高原的氐、羌、鲜卑、吐蕃诸民族从隋唐时期进一步汇入中华民族之中,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鲜卑人具有草原汗国体制的政治传统。东汉时期,檀石槐曾在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鲜卑汗国,在鲜卑部落大人制基础上,实行可汗统领下的分部管理制。西迁河陇、河湟和青海地区的鲜卑诸部,在原有政治制度基础上大多接受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建立帝制国家,如乞伏氏建立西秦,秃发氏建立南凉。但进入青海腹地的乙弗敌部仍然实行传统的部落大人制,吐谷浑部则在鲜卑汗国制基础上吸收中华帝制,创造性地发展了吐谷浑汗国制,因而吐谷浑不但成功地在青藏高原建立了第一个游牧政权,而且其政权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吐谷浑的汗国体制,主要表现为在可汗之下增设司马、长史、将军等官职,以强化可汗庭的中央领导权。又在诸部分治制的基础上,增加四大戍的地方一级建置,由可汗宗族弟子掌管。吐谷浑汗国还设立博士弟子,任用汉人,使用汉文,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其官置长史、司马、将军,颇识文字。”《北史》说,鲜卑“官有王、公、仆射、尚书及郎中、将军之号”。《通典》则说:“其建官多效中国。”可见,吐谷浑在中央一级多采纳中原王朝的官职制度,在地方则仍然采用鲜卑人的部落大人制,按部落自主管理,并没有采用郡县制。这种统治体系适宜鲜卑人和羌人的游牧社会,对当地政治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吐谷浑势力进入青海高原后,先从洮水流域向河曲一带移牧,再由河南一带向青海湖流域发展,最后由青海湖流域向塔里木南缘一带推进。吐谷浑在向青海湖流域推进之时,其势力向西达青海湖西南吐屈真川以西,向北远达祁连山南麓弱水流域,而并没有触动青海鲜卑(早期活动于青海湖流域的鲜卑部落是乙弗敌以及契汗、树奚诸部,统称青海鲜卑),但青海鲜卑却遭到南凉、西秦以及北凉、后凉的反复攻击,政治生态极不稳定。431年,西秦灭亡后,乙弗敌大部并入吐谷浑,一部分投奔北魏。契汗部在相继受到南凉、北凉和西秦的掠夺之后,最终也经西秦并入吐谷浑。

  吐谷浑进据青海湖流域,仍署乙弗敌、契汗诸部自主其部,世为渠帅,保持了当地的政治稳定。这一地区的稳定对其政治生态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吐谷浑由此进驻柴达木盆地,再向西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控制丝绸之路南道。同时也将丝绸之路通道直接引向青海湖流域,使青海湖流域成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中轴,由此向南经河南道通向南朝,经河湟、洮水流域通向北朝。445年,吐谷浑可汗慕利延远征于阗、女国(今西藏阿里地区)、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后来,其子慕容拾寅又兼并若羌、且末之地,将塔里木盆地南缘纳入吐谷浑汗国版图,遂以都兰热水一带为都城,东西制衡。

  南北朝后期,吐谷浑将首都迁至青海湖流域。夸吕执政时期(535年~591年),以青海湖西岸伏俟城为首都,青海湖流域遂成为吐谷浑汗国的政治中心。此后一直到670年大非川之战,吐谷浑汗国灭亡,青海湖流域逐渐为吐蕃据有,吐谷浑人才逐渐移牧青海湖以西的柴达木盆地以及祁连山南麓,但直至宋代,青海湖以西、以北之地仍被称为吐谷浑地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年11月26日

上一条: ·[刘正爱]风水传说、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
下一条: ·[王明珂]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
   相关链接
·[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
·[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邓婧怡]“非遗”视域下鄂尔多斯传统舞蹈的历史记忆与身体实践
·叶涛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谢红萍]身体技艺、文化认同与区域发展·[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张勃]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民俗书写·[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毛巧晖]民间传说、革命记忆与历史叙事
·[张成福]历史记忆、文化资本与国家级非遗·[姚小凡]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二十年中国民间传说研究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