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中山大学:问学于陈寅恪
  作者:林珊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1 | 点击数:14117
 

  中大部分名师

  姜立夫(1890-1978) 我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应聘到中山大学数学系任教授。他非常重视引进国外教材,为中大培养了许多数学家。逝世后,将留穗个人藏书全部赠送给了中大图书馆。

  陈焕镛(1890-1971)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1927至1952年在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刚到中大一个学期,即被邀请回此前的学校任教,在中大的极力挽留下他没有离开,并一干就是几十年。

  梁伯强(1899-1968) 我国著名病理学家、病理学奠基人之一。1932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兼病理学研究所主任。任职中大期间,于1937-1938年和1948-1949年两度出任医学院院长。

  王力(1900-1986)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曾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是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的创始人。

  詹安泰(1902-1967) 我国著名古典文学学者、文学史家。1938年起,一共在中山大学教授28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日本学者对他有“南詹北夏(承焘),一代词宗”的美誉。

  陈心陶(1904-1977) 中国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1949年秋,他从美国归来,途经香港时,香港某研究机关高薪聘请他进行蠕虫病研究,但他毅然回到了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后并入中山医学院),为我国早期的血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习记者 林珊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人物周刊 2010-11-17 14:36: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文宝]现代中国史学和民俗学的奠基者顾颉刚
下一条: ·[刘波儿]愿我同志,共起图之
   相关链接
·[吉国秀]数字技术驱动的民俗学知识生产·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在山东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致辞·[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
·[王京]对中国民俗学学派建设的几点思考·[刁统菊]“田野作业”概念的发展史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张一帆]虚拟空间中的民俗:新媒体语境下民俗传播特征与知识再生产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余玮]“物”与民俗学史叙述
·[叶玮琪]实践民俗学视野下风俗教化的变迁与回顾·[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王锐林]积极的规训者·[王琪]朝向当下的乡村民俗学研究
·[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唐璐璐]“在民间”:中国民俗学的“位置”回归
·[谭昱芊]论五来重“佛教民俗学”的思想脉络·[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
·[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