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
——兼论中国民俗学何以可能、何以可为
宋博文
(南京师范大学)
摘 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一个要素,它不是对其他工业技术的简单接替,而是一场影响更广、更深的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多个学科对这个议题进行了广泛且有深度的探索,其中更是以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领衔。而民俗学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既当回顾自身学术史的发展道路,在继承源流脉络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学科系统性、理论性的建设,培养学格,同时也要对剧烈变化的社会事实,潜在的宏大需求予以关注,描述现象,尝试阐释背后的原因。目前议题内凸显民俗学学科气质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媒介的讨论上,当然这也是一种学科传统的延续与发展。不过,可以通过与传播学诸多研究进行比较,来进一步探讨民俗学在这样的议题中能做什么,如何去做。
关键词:数字时代;非遗传承;中国民俗学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