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新民俗学之后?
——2010年国际民俗学者组织暑期学校巡览
朱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100732)
从1991年至2007年,“国际民俗学者组织暑期学校”(下称暑期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七期。2010年第八期暑期学校于2010年8月1日至9日在赫尔辛基大学驻拉米的生化研究站举行,主题为“新民俗学之后”,来自芬兰、俄罗斯、丹麦、印度、冰岛、埃塞俄比亚、中国等国的二十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任课教师包括安娜-丽娜•斯卡拉院士(芬兰科学院)、瑞吉娜•本迪克斯(德国哥廷根大学)、艾米•舒曼(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尔滕•柯斯曼(荷兰莱顿大学)、提莫•卡提能(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多位国际著名民俗学家。2010年暑期学校的培训模式仍然延续了开班以来的良好传统,即导师授课+群组研讨+学员互动“三位一体”的集训模式。在为期一周的培训和讨论中,上午是指定教师的主旨发言及讨论,下午则是群组研讨。学员们被分为四个小组,围绕着“口头传统的建档及保护”、“文本实践——永恒及演述”、“叙事和社会性故事讲述”、“合法性、本真性和价值”四个主题展开了个人发表和小组讨论。在专业培训之余,组织者还精心地设计了各种互动环节,包括篝火晚会、芬兰浴、冷餐会等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旨在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充分浸润在组织者所设计的民俗学的深厚氛围中,同时也让学员之间充分接触,建构民俗学作为一门世界性通识之学的内部向心力,为民俗学的学科建设打下后备人才与人际网络的双重基础。从以上几点来看,“国际民俗学者组织暑期学校”作为民俗学界乃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精品培训课程确是实至名归。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