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个人本真性的建构
——本真性的知识谱系论述之一
刘晓春
(中山大学)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16世纪以来西方思想界关于个人本真性的论述。在16世纪开始,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人们开始关注“社会”中的个人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公开表示的感情和实际的感情之间一致性”的“真诚”,成为现代早期本真性的表现形式。18世纪,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本真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卢梭将自我本真性与道德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本真的自我才能完成自我的道德拯救,将人的自我本真性赋予了更繁重的道德经验。存在主义哲学家真正从人类生存的哲学高度探讨了个人本真性问题。海德格尔将时间性的维度纳入到对人的本真存在的考察之中,认为向死而生是人的本真存在,而日常存在却又不断掩藏死的可能性,人的日常存在处于非本真之中,所以本真的向死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萨特从人面对自己的存在时所采取的真诚与自欺这两种态度出发,探讨自在的存在与自为的存在这两种存在方式的真实性与超越性。在萨特看来,人就是在真实性与超越性的分裂、矛盾的张力中,维持了自己的本真存在。
关键词:本真性;16世纪;真诚;卢梭;道德;海德格尔;向死而生;萨特;自为的存在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