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0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0年两会专区

[王媖娴]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之反思
  作者:王媖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04 | 点击数:6201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之反思
王媖娴
(华东政法大学)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是以一场自上而下的由国家发起、学者身体力行、媒体制造声势、当地政府具体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意识形态与精英意识形态顺利实现了合流,对几千年来一直居于底层的草根文化进行了高度的认可与扶持,从而体现了民族国家语境下对其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尤其是其所处的地方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自身文化的话语权,他们对这场运动的真实看法鲜为人知。本文结合著名的年画产地Y村的田野资料来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中微弱的民间声音,呈现“传承人”及其地方社会与国家、学者、媒体在此运动中相左的视角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 在一定意义上乃是一场国家、知识分子、媒体与“传承人”和地方政府之间心照不宣的相互捧场、相互帮衬,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涵及真正目的已被歪曲甚至遗失在这样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之中。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年画; 国家;知识分子;民间社会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政]关于建设中国古代“民俗诗学”
下一条: ·[王学义]郑板桥《潍县竹枝词》的民俗透视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文忠祥]“赋魅”自然: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问题思考·[王若帆]内附与交融:清初康普边地土司禾娘的国家认同
·[王海娜]佛山木版年画中的神衣及其民俗事象研究·[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
·[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崔茜]农事年画的产生原因探释
·[成丽竹]地方文化生活到国家文化资本:大理白族三道茶的文化构建·[陈昆 李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桃花坞新版画得失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UNESCO故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力后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谢晨]红间绿花团锦簇:滩头年画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