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0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0年两会专区

[宣炳善]浙江武义、东阳七夕节的北斗七星崇拜及其道教文化传统
  作者:宣炳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1-04 | 点击数:8570
 

 

中国民俗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
 
浙江武义、东阳七夕节的北斗七星崇拜及其道教文化传统
宣炳善
(浙江师范大学)
 
摘 要:国内对七夕节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但本文认为北斗七星崇拜的道教信仰是七月七节日兴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早期的七月七最早祭拜的是北斗星,后来民间才祭拜牵牛星与织女星,相对而言是晚起的。中国早期的七夕节并不是爱情的节日,而是与道教长生有关的节日。只是随着七夕节日的发展,女性对这个节日的想象与期待也越来越多,于是从早期的求子向后来的求爱情婚姻乃至心灵手巧演变。本文以浙江武义县与东阳市的七夕节为个案,分析七夕节中的北斗七星崇拜的遗留及其道教文化传统。
 
关键词:七夕节;道教节日;北斗七星;武义;东阳;文化遗留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薛洁]新疆兵地民俗文化的交融和影响
下一条: ·[徐华龙]盘古地图、比较及其价值
   相关链接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
·[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朱双燕]2016年武义七夕节接仙女仪式的田野调查报告·中国(鲁山)七夕节:让七夕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王娟]化生·乞巧·相连爱——七夕节史话·[萧放]七夕节俗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侯仰军]七夕节为什么还要乞巧?·陶立璠:“七夕节”保护需要坚守
·[陈连山]论七夕节的源流·[张勃]从乞巧节到情人节
·由七夕节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沂源“七夕节”22日开幕 七夕庙会等激情上演
·[张勃]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张勃]谁在复兴七夕节──传统的发现与发明
·七夕节民俗扫描:被赋予爱情美满心灵手巧两涵义·七夕节复兴绕不过尴尬和期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