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葛兆光]隔岸观澜──读东洋书杂记选录之二
  作者:葛兆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10 | 点击数:10085
 

  三、西岛定生《中国古代国家と东アジア世界》

  西岛定生《中国古代国家と东アジア世界》(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第六章《东アジア世界と日本史》中说到,包含了日本在内的东亚文化圈,有四个指标,汉字、儒教、佛教、律令制,这是学界耳熟能详的说法,凡是说到“东亚文化圈”或“汉字共同体”的人,都会引用这个说法。

  但需要注意他下面的补充。他指出,在各个区域这四者是不等同的,比如日本,假名文字以及以此写作的和歌、女流文学、能、茶汤等等,以及更后面的俳句、歌舞伎等等,就是日本特有的(611页);到十世纪,律令制弛缓和庄园的扩大、贵族如藤原氏的全盛与武士阶层的勃兴(612页),更开始了日本文化主体的形成,这与中华帝国九至十世纪的衰落有关。他更指出,“宋代出现了统一国家,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所有,西北方的西夏建国与宋对抗,契丹与西夏都对等地与宋自称皇帝,宋王朝对辽每岁纳币,与西夏保持战争状态,这样,东亚的国际关系,就与唐代只有唐称君主、册封周边诸国,成为藩国的时代大不一样了,从这一状况来看,不承认中国王朝为中心的东亚的国际秩序便开始了”(616页)。(2003年6月22日)  

  四、桑原骘藏《考史游记》

  《考史游记》收在《桑原骘藏全集》第五卷(岩波书店,1968)。

  据卷首矢野仁一在1941年写的序文,这是光绪三十三年即明治四十年的事情,当时矢野仁一被清政府聘来教书,住在西城劈柴胡同。当时住在北京的日本人,大约有八百多,大半住在西城,如化石桥的岩谷博士和《顺天时报》诸人、王府仓的杉荣三郎博士、松树胡同的铃木,而桑原骘藏则住在东城,即裱背胡同。那段时期中,桑原氏曾有三次在中国旅行,一次是往西安洛阳,一次往山东河南,一次往东蒙古。矢野说,他对蒙古问题,特别是蒙古旗地旗界和喇嘛教很有兴趣,而桑原骘藏考察东蒙古,是因为当时经商的三岛海云劝说,矢野氏有兴趣,所以也顺便一同前往调查(在去西安洛阳的那次考察中,后来著名的学者宇野哲人也随同前往)。下面,我便随手摘译其中一些有趣的片段。

  (一)《长安の旅》中所记载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始末。

  9月26日日记中桑原记载,未央宫遗址东南约十里,为金胜寺即唐代的崇圣寺,明代为崇仁寺。寺在西安府西郭门正西约四五里,据《长安县志》称,其寺隋代始建,初名济度寺,唐贞观二十三年太宗死,高宗移济度寺于安业坊之修善寺,而以其处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妃以处之,复徙邻之遵德寺于修祥坊之太原寺,而以此处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两处并改为崇圣寺。明代天顺八年秦藩修缮,匾曰“大崇仁寺”,俗称金胜寺,这时因为寺庙后面有金胜铺和金胜亭,之所以叫“金”,是为补长安五行缺金之气。桑原去考察的时候,南北仅两町半、东西一町半,因火灾仅余颓垣断壁,有一石坊,坊之后约三十间许,有碑石三四方,其中之一,即后来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景教碑在明末被人发现。林侗《来斋金石刻考略》说是崇祯年间,而钱谦益《景教考》说是万历年间,时代皆误。以当时中国天主教徒之资料可说明,应当是天启五年(1625),卜弥格译其碑文致送罗马,而罗马的Athanasius Kircherus则于1678年加上了碑本中称为Estranh Siles的古体叙利亚文翻译,再加上卜氏对中文的翻译,公之于众,此碑才行于世。从十八至十九世纪,有关其真伪的讨论甚多,但一般都确认其为唐代之物。

  但为什么此碑在崇圣寺?桑原解说是武宗会昌年间废大秦寺,故移至此地。桑原氏又引《长安县志》说,现在的崇圣寺也非唐代故地,而是后来迁徙过的,而景教碑所在崇圣寺,可能当年就是波斯胡寺(以上309-312页)。

  在10月4日的日记中,桑原又记述景教碑的搬出事件。当天,他看见西关外有搬运大赑龟趺,颇为奇怪,回来后听说,一洋人“见崇圣寺内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流涎万丈,欲买之转送伦敦博物馆,陕西巡抚得知,立即移至碑林,以绝其觊觎,始所遇于西关者,知为碑座之龟趺。到10月6日,他再次到碑林验之,”景教碑已移在亭中矣“(338页)。到桑原氏回到北京后,第二年1月,据宇野哲人来信说,Hankou Daily News报道,这个洋人是Danish Journalist Mr. Fritz von Holm。稍后,在10月12日的日记中他又记载,曾看到洋人买碑不成,便仿造同样大小的碑运往伦敦,他在路上看到七马十人拉车,车辙极深,即运此碑。 ——正因为有此经历,所以桑原氏在明治四十三年四月《艺文》中发表《西安府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一文,当若干年后即大正十二年(1923)六月,景教碑仿制品运到京都大学的时候,为纪念此事,他又在史学研究会上发表演讲,即收入其《全集》第一卷中《关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论文(386-409页)。可见,像桑原骘藏这样的日本学者,也注重实地考察与研究之结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豆瓣-东方早报 2010-05-17 18:21:5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五谷]不该被冷落的大家:读《郑振铎传》
下一条: ·[葛兆光]隔岸观澜──读东洋书杂记选录之一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姚琼]从怨灵到御灵:论古代日本御灵信仰的形成与吴越文化的关联
·[吴珂]微观视角下的“日本遗产”制度批判:物语建构、乡土逻辑与双方向利用·[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刘雪瑽]“知识束”与“概念集”:以《山海经》为例论古代日本的异文化接受机制·[李一凡]上古史演义中的神话历史书写
·[李琳]文昌信仰在越南的传播与越南科举文化·[樊存常]伏羲女娲 定情峄山 梁祝读书 峄山结缘 走进峄山 探寻情源
·[程梦稷]拟效、挪用与回应:从近世日用类书看“山海经图”在江户日本的流衍·[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